Cell:上海交大赵立平团队等揭开人类肠道菌群中的核心成员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0-14 11:01
研究团队利用HQMAG的共丰度分析,根据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划分“功能群”级别的组织结构,从而揭示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谁与谁一起工作”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赵立平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研究员、启东市人民医院施羽主任医师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A core microbiome signature as an indicator of health 的研究论文。
通过分析高纤维饮食干预治疗2型以及15种疾病的26个病例对照研究的宏基因组数据集,研究团队识别出一组在饮食干预和疾病扰动的共丰度网络中稳定相关的基因组对,这些基因组构成了 两个相互竞争功能群 (TCG)模型,研究团队将其形象地称为跷跷板模型,其中一个功能群专门从事纤维发酵和丁酸生产,而另一个功能群则以毒性和耐药性为特征。研究团队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成功地在多种疾病中区分了病例与对照组,并通过使用这些基因组预测了疗法的结果。
该研究开发的基于功能群的方法是基因组特异性的,与数据库无关,并专注于相互作用,可以识别出一个肠道微生物组中的核心微生物群特征,作为整体健康指标和可能的健康提升共同目标。
传统的方法通常依赖于低分辨率的特征,例如分类学标签,但其无法区分微生物群中同一类群中细微的遗传和功能差异。为了提高微生物分析的分辨率,研究团队提倡使用从头组装的高质量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HQMAG)。
HQMAG通过采用1%的平均核苷酸相似度(ANI)差异阈值来实现接近变异水平的分辨率 这比通常用于物种定义的5%-6%差异的阈值要细微得多。此外,为了便于在不同研究和样本中跨数据库跟踪微生物实体,研究团队为每个HQMAG分配了一个全局唯一标识符(UUID)。
该策略包括对新发现或未充分研究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将这些UUID作为基因组标签来加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比较和整合。HQMAG通过在基因组语境下分析所有与健康相关的微生物的基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功能,即使是未注释的基因也可以进行功能分析。
这种微生物基因组分析策略的微调为更精确地识别和理解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传统的分析方法通常只关注单个特征的差异分析,而忽视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这种做法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因子之间以动态的、非线性的方式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系统级的涌现特性,而这些特性无法仅从个体行为来预测。
在这个微生物组CAS中,微生物形成了被称为 功能群 的结构模块,为肠道生态系统的涌现特性提供了支持宿主健康的支撑。同一 功能群 的微生物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分类学背景,但它们共同繁荣和衰落,表现出共丰度的行为。
研究团队利用HQMAG的共丰度分析,根据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划分 功能群 级别的组织结构,从而揭示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 谁与谁一起工作 。通过这种视角,每个 功能群 都与人类临床参数相关联,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CAS原则。
采用这种创新的方法论,研究团队此前已经阐明了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以及等状况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功能群。这些研究强调了微生物相互作用在微生物组功能动力学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对宿主健康的更广泛影响。
因此,该研究采用了基于 功能群 的框架,强调基因组特异性、数据库独立性和以交互为重点的分析。这种方法改变了我们看待微生物实体的方式 从将其视为独立的单元转变为探究它们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视角对于探究肠道微生物群的系统级功能以及理解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种基础理解指导我们探究这些复杂的微生物网络如何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受系统生物学概念的启发,即稳定的相互作用意味着核心系统组件的存在,研究团队提出假设:在不同条件下稳定关联的基因组对很可能是健康相关 功能群 的核心成员,这些基因组对可能由于在人类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受到进化力量的影响。
通过构建在不同环境扰动(包括饮食干预和健康状态差异)下的HQMAG共丰度网络,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组在不同环境下始终存在稳定相关性的HQMAG。
这些HQMAG构成了两个相互竞争功能群(TCG)之间稳健网络,研究团队也将该网络结构称为跷跷板模型,并用作开发机器学习模型的核心功能。这些模型在涉及15种不同疾病的26个数据集上区分病例与对照组,并预测四种不同条件下对免疫疗法的响应,表现出中等至优秀的性能。
这种跷跷板模型代表了由稳定的微生物相互作用驱动的关键健康相关功能群的核心微生物群结构。这些发现可以通过利用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稳定性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提高疾病和的精度,从而显著推进微生物医学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thods:PF555——突破活细胞成像的光漂白瓶颈,开启长时程追踪新纪元 (2025-01-22)
- 湖南提升医疗保证质量 群众看病负担无效加重 (2025-01-22)
- Adv Sci:低剂量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疗法或有望有效减缓机体肿瘤的生长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脑机接口,让瘫痪者也能玩电子游戏 (2025-01-22)
-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2025-01-22)
- 什么时候更适合安装假肢?湖南国安一招告诉你! (2025-01-22)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国度医保局:2024年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