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特殊的大肠杆菌驱动机体结直肠癌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1-29 11:57
本文研究结果或为开发抗粘附素疗法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这种新型疗法旨在减轻基因毒素colibactin所诱导的DNA损伤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的开始和进展,尤其是有患结直肠癌风险的个体。多种细菌会被认为会促进的发生,包括pks+大肠杆菌,其能产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从而诱导宿主机体的上皮细胞发生特征性突变,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种高度不稳定的基因毒素colibactin分子是如何进入到宿主上皮细胞并引起损伤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 Colibactin-driven colon cancer requires adhesin-mediated epithelial binding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肠道中某些大肠杆菌是如何通过结合肠道细胞并释放一种DNA破坏性毒素,从而来促进机体发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一种潜在降低癌症风险的新方法。
结肠癌是第三大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癌症类型,让人震惊的是,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新出现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肠道中主要的健康细菌集合)群中的某些细菌或能通过在很大程度上未知的机制来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其中一种被怀疑有致癌特性的细菌就是pks+大肠杆菌(pks+E. coli),其能产生名为colibactin的基因毒素,colibactin能结合并损伤人类的DNA,并引起增加癌症风险的突变,这些细菌及其所引起的突变在结肠癌患者体内会明显过量存在。
截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不清楚pks+大肠杆菌是如何抵达并损伤肠壁从而促进癌症发生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发现,这些细菌能在自由游动状态和吸附到肠道组织内衬(肠道上皮)的模式之间不断切换,这种吸附是通过特定的细菌菌毛所实现的,细菌菌毛事一种细菌表面长而薄的蛋白纤维,最终就会形成粘附素(adhesins)从而与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受体相结合。研究者Maude Jans博士说道,我们发现,这种菌毛的结合会明显增加结肠肿瘤的数量、尺寸和侵袭性。
大肠杆菌11G5感染并不会增加Zeb2IEC-Tg/+小鼠机体的结肠炎症,也并不会影响野生型幼崽机体的上皮组织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pks+大肠杆菌与肠道上皮的结合被认为是结肠癌发生的关键一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干扰这些细菌附着机制,肿瘤的发生就会被大大减弱。如今研究人员就能识别出介导与结肠细胞结合的特殊细菌粘附素,即FimH和FmlH,他们推测,这些粘附素的结合就允许细菌在上皮细胞附近产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最终导致DNA损伤和癌症的发生。研究人员还指出,移除这些粘附素就会剥夺细菌运输colibactin并促进DNA损伤的能力。
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利用能阻断这些必要细菌粘附素结合的分子测试了一种治疗性手段来预防细菌的粘附,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能在临床前模型中明显抑制DNA的损伤和肿瘤发生,这种治疗方法非常有前途,因为其能成功靶向作用有害的大肠菌群菌株,且并不会影响机体有益的肠道菌群,并不像那样。此外研究人员还强调道,西方生活方式会让机体的肠壁更容易受到包括pks+大肠杆菌在内的有害细菌的侵袭。这项最新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的谜团,即一些被批准用作益生菌(被认为能促进机体健康的活细菌)的大肠杆菌携带有pks基因,但在实验室实验中却并不会增加机体的患。
研究者Remaut教授说道,我们发现,这些菌株的确会制造colibactin毒素,并且能表达治病菌株将毒素运输到上皮细胞中的FimH和FmlH粘附素;事实证明,这些菌株含有一种名为FimH的突变体,这种突变体的作用效果并不好,因为colibactin毒素或许无法抵达其靶点。然而,研究人员表明,仅仅几个突变就足以恢复这些菌株中FimH强大的结合力和基因毒素的活性,这就强调了其作为良性益生菌或许应该需要重新被考虑。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或为开发抗粘附素疗法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这种新型疗法旨在减轻基因毒素colibactin所诱导的DNA损伤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的开始和进展,尤其是有患的个体。(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Jans, M., Kolata, M., Blancke, G.et al..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8135-z.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神刊CA:年轻女性患癌风险已成大患!2025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下女性癌症发病率高出男性82% (2025-01-21)
-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每多喝一杯咖啡,糖尿病风险降低10%,但加了糖,益处大打折扣 (2025-01-21)
- Nat Commun:揭示蛋白DUSP6促进结直肠癌生长机制 (2025-01-21)
- Front Med:用于治疗房颤的药物决奈达隆或能有效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2025-01-21)
- 上海放慢推动国度医学中间建设 卫生安康服务彰显“温度” (2025-01-21)
- 首版医保丙类目次本年要来了!将包括哪类药品? (2025-01-21)
- 针对某些集采药品能够存在质量危险等成绩 国度医保局牵头查询拜访 (2025-01-21)
- 全国超九成三级妇幼保健院设有西医类临床科室 (2025-01-21)
- 勾销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 本年3月正式施行 (2025-01-21)
- 研究提出可用于癌症驱动基因识别的图机器学习模型 (2025-01-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