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NEJM:侯金林/张文宏等发布siRNA治疗乙肝临床试验结果,大幅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2-09 10:24
这项临床研究结果不仅在国际上首次充分、科学地证实了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策略对于提高乙肝治愈率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乙肝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罗氏公司Katerina Glavini博士,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谢青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华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的临床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展了一项2期、多中心、随机、对照、适应性、开放标签平台试验,在接受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慢性HBV感染者中进行为期48周的的治疗,159名感染者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100 mgXalnesiran(第1组)、200 mgXalnesiran(第2组)、200 mgXalnesiran + 150 mg Ruzotolimod(第3组)、200 mgXalnesiran + 180 g 聚乙二醇干扰素 -2a(第4组)、单独使用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第5组),5组感染者均每天口服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
Xalnesiran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为期48周,Ruzotolimod(一种TLR7激动剂)隔天口服一次,2个周期各12周(第13-24周和第37-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 -2a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持续48周。在治疗后48周随访期间,所有参与者都要继续每天口服NA,至少48周,直到达到NA停药标准为止,并对停止NA治疗的参与者进行严格监测,如果符合重新开始治疗标准,则重新开始NA治疗。
该临床实验的主要疗效终点是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表面抗原(HBsAg)转阴(HBsAg水平 0.05 IU/ml),次要终点包括治疗过程中HBsAg阴转(HBsAg水平 0.05 IU/ml)和血清学转换(HBsAg阴转和anti-HBsAb 10 IU/L)率,同时还还评估了治疗的安全性。
在159名参与者中(第1到第5组分别为30、30、34、30和35名参与者),第1组7%的参与者、第2组3%的参与者、第3组12%的参与者、第4组23%的参与者和第5组0%的参与者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
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第1至第5组分别有3%、0%、3%、20%和0%的参与者发生了HBsAg血清学转换。有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的HBsAg转阴仅发生于HBsAg水平低于1000 IU/ml的参与者。
在第1至第5组中,分别有17%、10%、18%、50%和6%的参与者发生了3级或4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
总的来说,在接受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出现病毒学抑制的慢性HBV感染参与者中,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有相当大比例的参与者接受Xalnesiran联合调节剂治疗后出现HBsAg转阴,但3级或4级不良事件并不少见。
这项临床研究结果不仅在国际上首次充分、科学地证实了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策略对于提高乙肝治愈率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乙肝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实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Bio-Protocol:北京妇产医院刘朝晖团队成功构建“内膜外翻”的人子宫内膜类器官(含详细操作步骤) (2025-09-18)
- 18款1类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 (2025-09-18)
- Cell:mRNA疫苗,进军肺结核领域,增加并超越卡介苗保护效果 (2025-09-18)
- Nature子刊:AI从头设计多肽,精准抑制细胞焦亡,开辟炎症疾病治疗新途径 (2025-09-18)
- Nature:胃的“南北战争”!神经组织竟是调控胃功能分区的幕后指挥官 (2025-09-18)
- Nature Medicine:胖,但健康!遗传学如何“解绑”肥胖与心脏病的宿命关联? (2025-09-17)
- 国内唯一获批干细胞药物首位患者出院,国产干细胞药品取得临床应用突破 (2025-09-16)
- 《自然》:慢性压力毁血糖!科学家发现全新调控血糖神经通路,可快速调节肝脏糖生成,反复压力会钝化此通路,导致糖代谢受损 (2025-09-16)
- FDA监管趋严,如何影响中国创新药出海? (2025-09-16)
- JAMA子刊:重大突破!北京安定医院团队首次证实,ANK3可以预测liafensine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2025-09-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