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最新论文:开发最小化免疫原性的CRISPR核酸酶,为更安全的基因编辑疗法奠定基础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1-12 09:37
该研究对用于 CRISPR 基因编辑治疗的 Cas 核酸酶 SaCas9 和 AsCas12a 进行了理性工程化改造,设计出了具有最小化免疫原性的 SaCas9 和 AsCas12a 突变体。利用 CRISPR-Cas 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是治疗遗传疾病的有前景的途径。2023年底,美国 批准了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上市,此外,还有许多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疾病,包括视网膜、、溶酶体贮积病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
然而,源自细菌的 Cas 核酸酶的细胞和体液原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的临床应用。
张锋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Rational engineering of minimally immunogenic nucleases for gene therap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用于 CRISPR 基因编辑治疗的 Cas 核酸酶SaCas9和AsCas12a 进行了理性工程化改造,设计出了具有最小化免疫原性的SaCas9和AsCas12a突变体,在保持与野生型相当活性和特异性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免疫原性。
这项研究为改造治疗性蛋白以降低免疫原性提供了框架,并为开发更安全的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疗法奠定了基础。
迄今为止,大多数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疗法依赖于以下三种 Cas 核酸酶之一:化脓链球菌 Cas9 (SpCas9)、金黄色葡萄球菌 Cas9(SaCas9)和氨基酸球菌 Cas12a(AsCas12a)。在这三者中,SaCas9 和 AsCas12a 是大多数体内治疗策略的重点,因为它们的尺寸较小,可以被包装到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中,而 AAV 载体是体内基因治疗的主要递送方式。
除了有效递送以外,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在体内应用的第二个挑战在于其潜在的免疫原性,尤其是由于它们是细菌来源的,许多患者对微生物来源的分子已有预先存在的接触和免疫反应。据报道,80% 的健康个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链球菌来源的蛋白质具有体液免疫(由抗体介导)和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
这种预先存在的免疫反应也适用于 Cas 核酸酶,对健康人类捐赠者的血液分析显示,78% 的人对 SaCas9 产生了类别转换的免疫球蛋白(IgG)抗体,58%的人对 SpCas9 有抗体,所有对 Cas9 细胞免疫呈阳性反应的捐赠者也都有抗体活性,这表明适应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研究团队对 SaCas9 和 AsCas12a 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假定的免疫原性表位,然后计算设计了预计可以逃逸免疫检测的突变体。
预测与 MHC I 结合力降低的 SaCas9 和 AsCas12a 表位
然后,研究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突变体,结果显示,它们在体外消除了CD8+ T细胞的反应性,同时保持了天然水平的核酸酶活性和特异性。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在具有免疫活性的MHC I/II 类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与野生型核酸酶相比,SaCas9 突变体有效地减少了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该研究报道了两种已在临床使用的SaCas9和AsCas12a核酸酶的免疫原性降低的突变体,通过 MHC相关肽蛋白质组学(MAPP)分析,确定了每个核酸酶上假定的免疫原性表位。利用计算模型进行理性设计以逃避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组分对 SaCas9 和 AsCas12a 的低免疫原性突变体(SaCas9.Redi和AsCas12a.Redi)的识别能力明显较低,包括与 MHC 分子的结合亲和力降低,以及产生细胞毒性 T 细胞应答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这两种突变体可保持与野生型相当活性和特异性。
在体内编辑实验中,SaCas9.Redi.1对PCSK9基因的编辑与野生型 SaCas9 相当,但显著降低了不期望出现的免疫反应。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化设计蛋白以逃逸免疫检测中的有效性。
这些结果为改造治疗性蛋白以降低免疫原性提供了框架,并为开发更安全的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疗法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dicine :I型糖尿病的治疗突破!司美格鲁肽能否成为新选择? (2025-01-12)
- 张锋最新论文:开发最小化免疫原性的CRISPR核酸酶,为更安全的基因编辑疗法奠定基础 (2025-01-12)
- Nature Medicine:基因疗法新时代,基因编辑如何改变视网膜疾病治疗格局? (2025-01-11)
- 《自然·神经科学》: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突触发育和修饰并非必需小胶质细胞 (2025-01-11)
- Cell子刊:浙江大学王宇浩团队等发现肠道菌群通过lncRNA抑制结直肠癌的新机制 (2025-01-10)
- Exp Mol Med:新方法或能将普通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熟的心肌细胞从而有效修复心脏损伤 (2025-01-10)
- 突破:广药集团白云山汉方自主研发的 1.2 类中药创新药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2025-01-10)
- 开年喜讯:强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荣获高度赞誉 (2025-01-10)
- 康诺亚就潜在同类最优CD38单抗CM313达成独家授权合作,以创新模式再出海 (2025-01-10)
- 艾暖昕:以科技之名,重启肌肤未来之光 (2025-01-1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