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清除幽门螺杆菌,真的有用!最新荟萃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最高可将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患胃癌风险降低81% |
![]() |
《胃肠病学》:清除幽门螺杆菌,真的有用!最新荟萃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最高可将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患胃癌风险降低81%
来源:奇点糕 2025-02-04 15:55
研究人员通过更新此前的荟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对预防胃癌的显著效果。近期,英国圣詹姆斯大学医院利兹胃肠病学研究所Alexander C. Ford团队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结果。他们通过更新此前的荟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根除疗法对预防的显著效果。
具体来说,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显示,在健康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与未治疗或使用安慰剂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36%(RR=0.64),而在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8%(RR=0.52)。
此外,观察性研究数据也显示,在基线无胃癌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与未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4%(RR=0.56),而在接受EMR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81%(RR=0.19)。
研究发表在《胃肠病学》上。
论文首页截图
事实上,Alexander C. Ford团队曾在2020年,就发表了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荟萃分析,当时研究结果显示,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和治疗确实能够降低未来患胃腺癌的发病风险,只不过那时研究证据等级还相对较低。
鉴于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新证据,Alexander C. Ford团队就对此前的荟萃分析进行了更新,并在纳入RCT的基础上,将观察性研究也纳入了进去。
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24年10月),以及2001年至2024年间各大胃肠病学国际会议摘要(以便搜索相关文献),研究人员最终纳入了24项研究(11项RCT,13项观察性研究),大部分研究纳入的人群均为东亚人,健康人群的RCT研究随访时间4到26.5年不等,观察性研究的随访时间一般为2到9.5年不等。
其中,11项RCT中有8项RCT,用来评价,在58628名健康无症状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与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癌发生风险的影响,3项RCT则评价了在1841名接受EMR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癌发生风险的影响。
纳入的RCT研究(部分图片)
另外的13项观察性研究,主要评价了在90043名基线无胃癌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和接受EMR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与未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癌发生风险的影响。
RCT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显著降低健康感染者和接受EMR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在健康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与未治疗或使用安慰剂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36%(RR=0.64)。而在接受EMR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8%(RR=0.52)。
研究主要结果
综合所有11项RCT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总体胃癌发生的风险降低39%(RR=0.61)。此外,在胃癌死亡风险上(整合了5项RCT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56606名健康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根除治疗可将胃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22%(RR=0.78)。
根治治疗降低胃癌相关死亡风险
而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线无胃癌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与未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4%(RR=0.56),而在接受EMR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81%(RR=0.19)。
最后,综合所有13项观察性研究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使总体胃降低47%(RR=0.53)。
观察性研究主要结果
总之,这项最新荟萃分析进一步证实,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实施根除疗法可有效预防胃癌。
同时,本文作者指出,尽管研究纳入的主要是东亚地区的数据,其他地区的适用性还需验证,但在胃癌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建议实施基于人群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计划,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背靠背三篇Science论文:David Baker团队中国博后利用AI从头设计TCR,加速癌症免疫治疗 (2025-07-30)
-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2025-07-30)
- 蚊媒沾染病怎样防?——国度疾控局解答热门关切 (2025-07-30)
- Nature:肠道“第六感”!你的肠道菌群如何悄悄告诉你“别吃了”? (2025-07-30)
- 中国学者一作Cell论文:解析细菌Kiwa系统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2025-07-30)
- 认准HKC新标!黄道益活络油升级版详解科普 (2025-07-30)
- Science: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仿生膝盖假肢,让截肢者重拾自然运动感知 (2025-07-29)
- EHP:产前母体暴露于PFAS会影响婴儿的免疫力 (2025-07-29)
- Lynside酿酒酵母布拉迪3799:多重作用机制,强健肠道微生态 (2025-07-29)
- 疫苗行业“破壁者”:百克生物以技术革命改写市场规则 (2025-07-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