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我国科学家在蝙蝠中发现的另一种有可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HKU5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3-12 11:12
在实验室测试中,HKU5-CoV-2表现出广泛的宿主亲和力,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物种,但目前尚未发现其在人类中传播的证据。武汉病毒研究所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蝙蝠病毒谱系,它能够利用ACE2受体感染人类细胞。这种新发现的梅贝冠状病毒(merbecovirus,一种冠状病毒亚属)被命名为HKU5-CoV-2,是从中国广东省收集的Pipistrelle蝙蝠中分离出来的。Pipistrelle蝙蝠体型娇小,小到可以轻松藏进孩子的鞋子里,它们以蚊子和飞蛾等飞行昆虫为食,广泛分布于全球,从美国西部到南欧和亚洲,是英国最常见的蝙蝠种类。
在实验室测试中,HKU5-CoV-2表现出广泛的宿主亲和力,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物种,但目前尚未发现其在人类中传播的证据。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不禁警惕起来,因为这种病毒的 入侵路线图 与我们熟悉的SARS-CoV、SARS-CoV-2(新冠病毒)和HCoV-NL63如出一辙 它们都利用ACE2受体进入宿主细胞。而历史上,梅贝冠状病毒主要通过DPP4受体进入细胞,HKU5-CoV-2的 另辟蹊径 无疑增加了其潜在的传播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泛冠状病毒PCR技术对Pipistrelle蝙蝠的肛门拭子样本进行筛选,并对六种HKU5-CoV毒株进行了基因测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些毒株属于一个独特的谱系 HKU5-CoV谱系2(即HKU5-CoV-2)。其中,代表性毒株BtHKU5-CoV-2-441与HKU5-CoV-1原型毒株的基因组相似性为78.8% 78.9%。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结构差异是区分HKU5-CoV-2和HKU5-CoV-1的关键。
低温电镜技术揭示了HKU5-CoV-2与人ACE2结合的独特模式。突变分析显示,即使在其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中发生单点突变,对与ACE2结合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这意味着HKU5-CoV-2的RBD具有很强的 弹性 ,能够耐受突变而不影响其与ACE2的结合能力。功能检测进一步证实了HKU5-CoV-2能够感染表达ACE2的人类细胞。
在实验中,真正的病毒分离株BtHKU5-CoV-2-023成功感染了人类呼吸道类器官和肠道类器官。当ACE2基因被敲除时,感染便无法发生;而当ACE2重新被引入后,感染又会恢复。这表明ACE2是HKU5-CoV-2进入细胞的关键 钥匙 。此外,蛋白酶依赖性分析显示,TMPRSS2和组织蛋白酶L都能协助病毒进入细胞。刺突蛋白的S1/S2和S2切割位点对膜融合至关重要,尽管它们的切割效率低于MERS-CoV。胰蛋白酶处理可以增强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S蛋白的切割效率。
研究人员还对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进行了评估。靶向S2亚基的单克隆抗体和融合抑制剂EK1C4能够有效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小分子药物奈马替韦(nirmatrelvir)、瑞德西韦(remdesivir)和GC376也能在细胞培养中抑制病毒复制。然而,与广谱S2靶向抗体不同,针对SARS-CoV-2的抗体并不能有效中和HKU5-CoV-2。
尽管HKU5-CoV-2具有与ACE2结合的能力和广泛的潜在宿主范围,但其较低的结合亲和力和次优的S蛋白切割效率降低了其直接传播到人类的风险。不过,这种病毒的突变潜力和跨物种传播及适应能力仍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持续监测。目前,这项研究尚未开展体内动物实验来测试HKU5-CoV-2在活体宿主中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Jing Chen et al, ,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1.042.
Another novel virus found in ba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infect humans: HKU5-CoV-2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2-virus-potential-infect-humans-hku5.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2025-05-13)
- Natu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果蝇大脑完整的神经系统地图 (2025-05-13)
-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活动影响大脑脑膜淋巴系统发育 (2025-05-13)
- JECCR:红细胞,看错你了!科学家发现,红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 (2025-05-13)
- Cell Res:我国学者首次使用现货通用型CAR (2025-05-13)
- 啤酒肚的罪魁祸首?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最新研究:科学家揭秘酒精是如何促进肝脏中脂肪堆积的 (2025-05-12)
- CRO砥砺前行:35家上市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对比 (2025-05-12)
- Nature Biotechnology: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2025-05-12)
- Nature: “误会”致癌基因?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起源新图景,CNVs才是幕后“启动者”! (2025-05-12)
- 养生糙米竟是“毒米”?!最新研究:糙米相较于白米,其砷含量尤其是无机砷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儿童等敏感人群尤需警惕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