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益生菌成人体“清道夫”?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发布

益生菌成人体“清道夫”?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发布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17 09:34

这两项科研创新成果为人类应对微塑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为改善肠道健康、恢复微生态平衡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健康意义。

每天一杯奶茶、一份外卖,塑料制品早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然而,这些便利背后却暗藏危机 微塑料(Microplastic,MP)正悄然入侵人体,威胁健康。过去,科学家们的研究多聚焦于环境微塑料的去除,而针对其在人体内的毒性及排除策略研究仍属空白。

蓝晶最新研究带来曙光:全新发现的益生菌不仅能调节肠道,竟还能吸附微塑料、修复身体损伤。今天,让我们揭秘这场 人体排塑革命 背后的科学突破。

微塑料:潜伏在体内的 隐形杀手

塑料制品在自然分解中产生的微塑料(小于 5 微米的塑料颗粒),早已遍布土壤、水源和空气。它们通过饮用水、海鲜、食盐甚至呼吸进入人体,如 幽灵 般穿透肠道屏障,沉积在肝脏、血液甚至大脑中。更可怕的是:

无法代谢:人体缺乏降解微塑料的机制,它们会长期蓄积,引发细胞毒性、慢性炎症;

全身危害:研究证实其与神经损伤、心疾病甚至生殖系统问题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塑料与一些人体健康问题的相关性,而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清理人体内微塑料的解决方案 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异物如今仍大量潜伏在人体内,可能造成持续性的损伤。

科学突破:益生菌变身 微塑料克星

面对这一全球难题,蓝晶微生物的科学家们从肠道中找到了拥有独特能力的益生菌,可以作为肠道的 清洁工 ,促进人体排出微塑料。

图片

图片

图1 2: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发表于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和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期刊的重磅成果,这两项研究显示,新型益生菌能够在体内吸附并促进微塑料的排泄并促进肠道环境修复,从而降低微塑料毒性,展示了肠道健康益处。

1、物理吸附:给微塑料装上 磁铁

通过对数千株微生物的测试筛选,蓝晶微生物的科学家成功研发现了两种独特的益生菌 副干酪乳杆菌DT66和植物乳杆菌DT88,它们能像磁铁般吸附微塑料,形成 菌-塑料团 ,将微塑料排出体外。实验证明:

小鼠肠道微塑料排泄率提升 36%,残留量减少超 60%;

扫描电镜清晰显示菌体表面 捕获 微塑料颗粒。

图片

图中蓝色颗粒为微塑料,紫色颗粒为益生菌

2、修复损伤:重建肠道 防御长城

蓝晶微生物与江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研究揭示,上述发现的益生菌在人体肠道中不仅是 搬运工 ,更是 修复师 :

加固屏障:提升紧密连接蛋白(例如 ZO-1),阻止微塑料穿透肠道;

抑制炎症:降低促炎因子 IL-6、TNF- ,促进抗炎因子 IL-10;

调控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加速微塑料排出。

这两项科研创新成果为人类应对微塑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为改善肠道健康、恢复微生态平衡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健康意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