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原来大脑藏着这样的抗病毒“奇兵”!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研究发现前脑类器官中旁侧神经祖细胞助力抵御病毒侵袭

原来大脑藏着这样的抗病毒“奇兵”!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研究发现前脑类器官中旁侧神经祖细胞助力抵御病毒侵袭

原来大脑藏着这样的抗病毒“奇兵”!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研究发现前脑类器官中旁侧神经祖细胞助力抵御病毒侵袭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4-01 09:07

研究发现,在无病毒拮抗时神经元能诱导干扰素信号并传递给旁侧神经元,三维前脑类器官中旁侧神经祖细胞通过I型干扰素信号限制病毒复制,表明神经元间通讯对脑内抗病毒免疫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担忧:病毒感染会不会影响大脑健康?事实上,神经嗜性病毒是传染性脑炎的常见病因,它们特别喜欢 攻击 神经元。以往,神经元在病毒感染时被认为是被动的 受害者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的一项研究Bystander neuronal progenitors in forebrain organoids promote protective antiviral responses为我们揭示了神经元在抗病毒过程中的新角色。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病毒感染时,神经元是被动的靶细胞,而胶质细胞才是协调抗病毒的 主力军 。但神经元真的如此 消极怠工 吗?研究发现,神经元能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具备感知病毒、激活先天免疫途径的能力,且在感染神经嗜性病毒时还能产生I型干扰素,这表明神经元在抗病毒感染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只不过,许多病毒进化出了拮抗I型干扰素信号的 狡猾 手段,像拉科罗斯病毒(LACV)的非结构蛋白NSs就能抑制抗病毒的IFN反应,这使得神经元的免疫作用被掩盖,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在抗病毒过程中的贡献也一直未被深入探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项研究的关键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当病毒的拮抗机制不存在时,神经元的 战斗力 不容小觑。以感染不同类型LACV的小鼠胚胎皮质神经元为例,在没有NSs蛋白干扰(即感染 NSs-LACV)的情况下,神经元能敏锐地感知病原体,转录诱导出强大的干扰素信号,激活如RIG-I信号和I型IFN抗病毒途径等关键免疫通路,相关基因如Ifnb、Ifit1和Ifit3的表达明显增加。

图 1:病毒拮抗掩盖神经元诱导强大干扰素信号的内在能力

不仅被感染的神经元有反应,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同样积极 参战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区分了感染 NSs-LACV的神经元中不同感染状态的细胞群,结果发现未感染的旁侧神经元和被感染的神经元有着相似的I型IFN转录特征,Ifit家族基因表达升高。这表明旁侧神经元能在病毒感染时,自发地诱导先天免疫反应。

不过,在简单的二维神经元培养体系中,尽管神经元们 奋起反抗 ,但却无法有效限制病毒的传播。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大脑环境,研究人员采用了三维人类前脑类器官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感染 NSs-LACV的前脑类器官展现出了强大的抗病毒能力,病毒RNA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是旁侧神经祖细胞在发挥关键作用,它们能产生如IFIT1等保护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限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图 2:人类前脑类器官内的神经元间通讯揭示旁侧神经祖细胞产生保护性ISG

而I型干扰素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使用药物抑制相关信号通路,或者敲除I型干扰素受体IFNAR1时,病毒的扩散明显增加,IFIT1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这充分说明,神经元之间通过I型干扰素依赖的细胞间通讯,有效地限制了病毒的传播。

研究人员还利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对前脑类器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旁侧神经祖细胞激活的特定区域。其中,簇2区域虽然靠近病毒感染区域,但感染程度较低,且IFIT1表达较高,同时还表达一系列独特的抗病毒和调节ISGs,这些基因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了神经元的抗病毒防线。

图 3:空间转录组学揭示旁侧神经祖细胞激活的不同区域

这项研究让我们对神经元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神经元并非是病毒感染时的被动受害者,旁侧神经祖细胞更是大脑抗病毒的 隐藏卫士 。它们通过细胞间的通讯和复杂的免疫反应,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未来,随着对这一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预防和治疗神经嗜性病毒感染带来新的希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Negatu SG, Vazquez C, Bannerman C, Amses KR, Ming GL, Jurado KA. Bystander neuronal progenitors in forebrain organoids promote protective antiviral responses.J Neuroinflammation. 2025;22(1):65. Published 2025 Mar 5. doi:10.1186/s12974-025-03381-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