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任善成/谌科/古迪团队绘制首个成年人前列腺空间转录组学图谱,揭示前列腺新的生理功能和癌变机制 |
![]() |
Nature Genetics:任善成/谌科/古迪团队绘制首个成年人前列腺空间转录组学图谱,揭示前列腺新的生理功能和癌变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04 11:09
该研究构建了首个高分辨率成年人前列腺空间图谱,系统解析了前列腺的空间异质性与细胞组成。是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年新发病例约146.6万例,死亡约39.6万例。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长期居于男性首位,占新发癌症的30%。我国是传统前列腺癌低发病率的国家,但近十年来急剧增长,是增速最快的男性,已从2010年前的第13位跃居至2022年的第6位。2022年新发病例达13.42万例(较2015年增长86%),死亡4.75万例。众多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种族差异。在欧美人群中,约80%的前列腺癌由ETS基因融合驱动,这一突变被认为是癌变的核心分子事件。
然而,亚洲人群ETS融合发生率仅为10%,且多数病例缺乏明确的驱动基因特征。这种差异提示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起源机制。此外,中国患者中FOXA1突变(约41%)的占比显著高于西方人群,但尚未被充分关联至特定的细胞起源。有研究表明,中国患者前列腺癌中基底细胞和管腔细胞的转录组特征与欧美人群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细胞亚型在亚洲人群中更为富集。这些发现提示:不同种族的肿瘤可能起源于不同的细胞群,而目前针对中国人群的前列腺起源研究仍存在空白。系统性解析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区域分布和分子亚型,将有助于揭示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起源机制。
前列腺的解剖分区(外周带、移行带、中央带)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70%的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而90%的良性增生(BPH)发生于移行带。这种 区域偏好 可能与不同分区的上皮细胞特征及微环境差异密切相关。例如,外周带的间质成纤维细胞高表达WNT5A和RSPO3(促进管腔细胞增殖),而移行带成纤维细胞分泌FGF10和BMP4(抑制上皮过度生长)。单细胞测序数据进一步揭示,外周带的KRT17+基底细胞具有更强的特性,而移行带的ESR1+基底细胞则与激素响应相关。此外,外周带腺体周围的微环境(如M2型巨噬细胞富集)可能通过分泌IL-6和TGF- 促进癌变。如能突破前列腺疾病的 区域偏好 这一问题,将推动针对区域特异性疾病的干预策略。
前列腺癌还是一种与年龄极度相关的疾病。在70-79岁男性中,尸检发现前列腺肿瘤的比例在白人群体中占36%,非裔美国人群体中高达51%。另外有研究显示,40岁以下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小于0.01%,极为罕见;40岁后每增加10岁,发病率几乎翻倍;80-89岁人群患病风险高达70%。而、、等中位确诊年龄在60-70岁,但青年患者(<40岁)比例逐年上升,与前列腺癌的 老年主导 特征形成强烈对比。近期研究揭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积累体细胞突变,其中外周区腺体的突变负荷最高。然而,在衰老过程中前列腺的细胞演化规律尚未明确。解析前列腺衰老相关的细胞图谱变化,将为前列腺癌的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关键靶点。
前列腺的经典功能包括:1)外分泌功能,它可分泌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精子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控制排尿功能,其环状平滑肌纤维围绕尿道前列腺部,参与构成尿道内括约肌,发生排尿冲动时,伴随着逼尿肌的收缩,内括约肌松弛,使排尿顺利进行。前列腺中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NE细胞,占比 0.1%),其分泌的5-羟色胺(5-HT)和神经肽Y(NPY)可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系统。然而,研究者团队临床观察发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常出现焦虑、等神经症状,推测其可能具备未被发现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结构或细胞类型。阐明前列腺内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类型及其空间定位对于理解正常前列腺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4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任善成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谌科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古迪教授等合作,在Nature Genetics期刊发表题为:Spatially resolve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the adult human prostat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首个高分辨率成年人前列腺空间图谱,系统解析了前列腺的空间异质性与细胞组成。研究团队整合11例根治术患者的前列腺样本,对25.3万个单细胞及3.4万个细胞核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出126个细胞亚群,揭示人类前列腺中新型细胞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首次在亚型水平揭示ETS融合阴性前列腺癌的潜在起源细胞 type2管腔细胞和SFTPA2+管腔细胞,其在外周带与移行带的特异性分布解释了前列腺癌发病的解剖区域偏好性。其次,未发生恶性转化的type2与SFTPA2+管腔细胞丰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其拷贝数变异(CNA)与克隆扩增可能是癌前病变的关键驱动因素。前列腺间质微环境亦呈现高度异质性:外周带富集的2型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RSPO1-3调控管腔分化,而中央/移行带的1型成纤维细胞分泌NRG1-2/WNT5A并形成尿道周围特殊结构,该区域聚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CHGB的成纤维细胞,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共同构成潜在神经内分泌调控枢纽。
该工作的主要发现包括:
正常前列腺细胞类型图谱
研究人员对两个队列(分别纳入7例和4例患者)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在第一队列中,使用BD Rhapsody平台对33份样本(中央带10份、移行带11份、外周带12份)进行测序。在第二队列中,对来自4例患者的外周带、移行带和中央带样本进行了10X Multiome和Visium空间转录组联合分析。经质控筛选后,共获得253,381个高质量单细胞和34,876个细胞核的转录组数据用于下游分析。初步注释基于标记基因鉴定出15种主要细胞类型,进一步分群共鉴定出126种具有独特转录特征的细胞亚型(图1)。
图1.及工作流程、正常前列腺单细胞图谱
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区带偏好性与亚群分布
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人员在单细胞和10X Multiome数据中分别鉴定出35和19个上皮细胞亚群。细胞分为三大类:KRT5+基底细胞(表达CK5+标志物)、DPP4+(CD26+)管腔/腺泡细胞以及KRT5-DPP4-导管管腔细胞(dLum细胞),后者主要分布于前列腺导管区域。不同分区的细胞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
区域特异性腺泡结构
管腔细胞分群鉴定出8个亚群。L6_Lum-type4-TGM4细胞为中央带特有,而外周带/移行带腺泡呈现L7_Lum-type1和L8_Lum-type2信号混合区域,提示细胞状态动态转化。中央带腺泡(TGM4+)具有独特性,而SFTPA2+腺泡邻近区域检测到type1腺泡信号。
非ETS前列腺癌的分子特征与起源
通过空间转录组分析,研究人员验证了携带CNAs的腺泡仍保留特异性管腔特征。TCGA数据显示,type2和SFTPA2+特征是ETS阴性前列腺癌的共性标志,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纯度呈负相关。亚洲队列(CPGEA)中ETS阴性癌占比更高,进一步支持其起源于特定管腔细胞。单细胞数据中,12例前列腺癌中有11例显示type2特征,其中4例混合SFTPA2+信号。空间转录组直接观察到type2癌前病变向肿瘤的转化,支持前列腺癌多灶性起源模型。
前列腺中间质细胞的亚型分析
前列腺中成纤维细胞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1型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于中央带和移行带,而2型成纤维细胞在外周带富集。空间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成纤维细胞在前列腺中的独特分布模式。1型成纤维细胞聚集于近端前列腺的尿道周围,形成尿道和腺管的外鞘,而平滑肌和2型成纤维细胞在此区域极少分布。相比之下,2型成纤维细胞散布于平滑肌间隙中,几乎完全位于外周带的腺体结构周围。在中央带,1型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共同定位于TGM4+腺泡周围,这与移行带和外周带的分布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空间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尿道周围区域中1型成纤维细胞的聚集,这些区域缺乏上皮细胞。这些聚集区包含大量RTM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有趣的是,聚集的1型成纤维细胞高表达神经内分泌相关分泌蛋白嗜铬粒蛋白B(CHGB)。这一发现解释了CHGB与其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之间的弱相关性,以及其与1型成纤维细胞特征信号强度的强正相关。此外,只有聚集的1型成纤维细胞表达CHGB,提示存在一种此前未知的、具有部分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帕金森病治疗的“巨大飞跃”!两篇Nature论文齐发: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2025-04-19)
- 《神经元》: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ILC2可以促进卒中的后神经修复! (2025-04-19)
- 基金委窦贤康主任:改善流动编制和兼聘人员监督管理,规范与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的“亲清”关系 (2025-04-19)
-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2025-04-19)
-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细胞图谱,有望揭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的显著改变 (2025-04-18)
- 中国整治“神医”“神药”等告白乱象 (2025-04-18)
- 国度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贩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任务会 (2025-04-18)
-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4-17)
- Cell子刊:唐道林/康睿团队发现细胞色素C新功能——抑制铁死亡 (2025-04-17)
- Science:免疫系统的和平使者!科学家揭秘调节性T细胞如何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