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SR |
![]() |
原来SR-B1在黑色素瘤里搞“小动作”!Neoplasia:SR-B1影响胆固醇代谢,组合疗法有望制服癌细胞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4-08 11:03
本研究发现黑色素瘤细胞中SR-B1缺失会诱导胆固醇合成,其通过HIF1A及S1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联合抑制SR-B1和胆固醇合成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SR-B1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潜在靶点。在谈癌色变的今天,瘤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正严重威胁着全球人们的健康。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在晚期,治疗难度极大,让无数患者和家属陷入困境。不过,医学研究从不停歇,新的希望也在不断涌现。近期,发表于Neoplasia的一项研究Expression of the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SR-B1 in melanoma cells facilitates inflammatory signaling leading to reduced cholesterol synthesis为的治疗带来了重要进展。
的代谢调控是当前癌症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代谢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黑色素瘤细胞能够巧妙地调节脂质代谢,特别是胆固醇稳态,较高的胆固醇水平与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抗凋亡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胆固醇代谢机制,有望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新靶点。
清道夫受体B类1型(SR-B1)作为一种胆固醇转运蛋白,在胆固醇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脏和肾上腺中高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在黑色素瘤研究领域,SR-B1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但其在黑色素瘤进展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
在本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SR-B1在恶性黑色素瘤中高表达。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发现黑色素瘤样本中SR-B1的表达水平在所有肿瘤类型中位居第三,且SR-B1表达升高与肿瘤的皮肤侵袭性增加有关。
随后,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SR-B1对胆固醇合成的影响。他们利用siRNA技术敲低黑色素瘤细胞中的SR-B1,结果发现,细胞内总胆固醇水平并未改变,但胆固醇合成却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变化是通过翻译后调控实现的。虽然敲低SR-B1后,关键胆固醇稳态基因的mRNA水平没有变化,但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HMGCR)的蛋白水平却上调了,而且其降解速度明显减慢。
图 1:SR-B1的表达是恶性黑色素瘤发展的标志,其缺失会诱导胆固醇合成
研究还发现,SR-B1的缺失会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 (HIF1A)的水平。HIF1A可通过泛素化和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调节HMGCR的蛋白量,进而影响胆固醇合成。实验表明,诱导HIF1A会显著降低HMGCR水平,而敲低HIF1A则会抵消这种影响。
图 2:SR-B1调节HIF1A的量,HIF1A通过蛋白酶体降解HMGCR
此外,SR-B1在驱动S1P信号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筛选发现,与敲低SR-B1的细胞相比,正常细胞中S1P通路显著富集。进一步研究表明,SR-B1是增强S1P信号传导所必需的,它能够促进S1P的输出。当S1P与受体结合后,会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上调HIF1A并下调HMGCR。
图 3:SR-B1驱动S1P信号传导,该信号传导上调HIF1A并下调HMGCR
为了探究SR-B1抑制剂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联合药物治疗实验。他们使用了SR-B1抑制剂BLT-1、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以及靶向化疗药物维莫非尼。结果显示,联合使用胆固醇转运抑制剂和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细胞死亡;而同时使用这三种抑制剂时,效果最为显著。在人多能来源的皮肤类器官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联合使用三种抑制剂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还能促进其凋亡,且对正常组织形态影响较小。
图 4:肿瘤类器官的联合药物治疗揭示了协同效应
这项研究揭示了SR-B1在黑色素瘤胆固醇代谢中的关键调节作用。它不仅参与炎症信号传导,影响胆固醇合成,还在黑色素瘤细胞对化疗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未来有望通过针对SR-B1的药物研发,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黑色素瘤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医学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Eckel O, Mirea MA, Gschwendtner A,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SR-B1 in melanoma cells facilitates inflammatory signaling leading to reduced cholesterol synthesis.Neoplasia.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1, 2025. doi:10.1016/j.neo.2025.10115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4-17)
- Cell子刊:唐道林/康睿团队发现细胞色素C新功能——抑制铁死亡 (2025-04-17)
- Science:免疫系统的和平使者!科学家揭秘调节性T细胞如何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2025-04-17)
- Nature:基因编辑研究新突破 STITCHR技术有望让基因修复更精准 (2025-04-17)
- 《自然·医学》:吃出健康晚年!10万人30年随访,哈佛团队分析8种健康饮食长期益处,健康老龄化可能最高增加124% (2025-04-17)
- Cell:新研究揭示单个突变如何加剧西部马脑炎病毒疫情暴发 (2025-04-17)
- FDA将限制动物试验,一线科研专家怒批:太荒谬了 (2025-04-17)
- 重庆近视手术夏季做近视手术全攻略:专业视角下的术前、术中和术后 (2025-04-17)
-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4-17)
- 浙江省省级公立病院医疗服务价钱名目汇总表(2025年4月1日起)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