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FDA将限制动物试验,一线科研专家怒批:太荒谬了

FDA将限制动物试验,一线科研专家怒批:太荒谬了

2025 年 4 月 10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计划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及其他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使用 新方法论 (包括 AI 计算模型、人类细胞系、类器官以及器官芯片系统等)替代动物实验,同时使用真实世界数据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图片

在美国一直从事病毒新药研发和 mRNA 疫苗研发工作的博士 @子陵在听歌 在微博 发文:「我在医药卫生职业生涯见到过最荒谬的事:今天 RFK Jr 要求 FDA 发文,停止所有 biologics 动物实验,他是个医学、生物学、疫苗和药物审批知识为零的人,居然敢做出这些决定。」

美国食药监局宣布 限制 动物试验

4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周四宣布,计划在单克隆抗体疗法及其他药物的研发过程中,用 与人类相关的方法 取代动物试验;这些方法包括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等。

图片

此外,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可能会使美国制药企业用于试验的长尾猕猴进口价上涨40%。受多重消息影响,中国CRO昭衍新药开盘即几乎跌停。

FDA计划于明年启动一项试点计划,允许部分基于抗体的药物开发商采用非动物测试策略。试点研究的结果将用于决定更广泛的政策调整和指南更新,预计相关措施将逐步实施。

据悉,FDA将对提交非动物试验得出的可靠安全数据的公司简化审查流程,这将激励对现代测试平台的投资。

FDA表示,这种新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药物安全性,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FDA专员Martin Makary表示: 这一举措标志着药物评估领域的范式转变,有望加速为美国人提供治愈方法和有效治疗,同时减少动物使用。

FDA的要求将通过所谓的 新方法学 (NAMs)数据进行 减少、优化或潜在替代 动物试验,这些数据包括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预测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在实验室制造的人体器官样结构上进行测试。

而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BR)在一份声明中称: 目前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动物模型尚无完全替代品。

NABR主席Matthew Bailey表示,尽管人工智能有望加速研究的多个方面,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有数据的积累。未知变量可能对患者构成最大风险。因此,观察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能被验证为完整生物机体的替代品,以及在哪些领域不能,将是一件有趣的事。

类器官技术、AI制药迎来机会

2024年12月,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的FDA现代化法案3.0,已明确鼓励使用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新方法学(NAMs)数据替代动物实验;推动行业向 无动物实验 方向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传统动物实验成本占药物研发总支出的40%-60%,非动物方法可将成本降低至10%以下。

从效率角度,类器官和器官芯片能在3-6个月内完成传统动物实验需2-3年的测试;缩短上市周期。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复杂器官功能模拟、临床转化应用、跨学科融合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而中国企业昭衍新药被市场称为 猴茅 其业务深度绑定实验猴(尤其是食蟹猴)的繁育与临床使用。

因此FDA政策明确后,从短期风险来看,其业绩修复难度加大。2024年出口量约2500只,占公司实验猴总出栏量的20%,出口额超8亿元,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

其中:

美国:占出口总量的40%;

欧盟:占出口总量的25%;

东南亚与日韩:占出口总量的20%。

而长期风险来看,昭衍新药在替代技术布局上落后于头部企业:

类器官:尚未建立商业化平台,而药明康德已推出20种疾病类器官模型。

AI应用:仅在病理诊断环节引入AI辅助,未涉足药物设计、毒性预测等核心领域。

争议:缺少动物数据的药,真的安全吗?

不过, FDA 公告也引发了行业争议。争议最大的,还有关于药物安全的问题,取消了动物实验,岂不是意味着,人就成了实验动物?

FDA 认为,动物不能提供充分的人类健康和疾病模型,一些通常被认为对人类安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从未通过动物实验,一些在动物模型中看起来安全的化合物在人体试验中是致命的。

图片

图源:参考资料 2

但这种说法与参与药物研发的一线人员感知却大相径庭。过分强调这些个例情况是或许只是 FDA 自圆其说的一种手段。

@子陵在听歌 表示,「大量临床前试验需要在动物体内做,包括药理学、毒理学、有效性试验,这些是不能取代的,尤其是很多灵长类动物实验不做的话,会增加临床试验受试者风险。」

很多药物在恒河猴中的毒理实验是临床试验前检测毒理的唯一方法。「比如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涵盖中枢神经、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安全药理学评估,发育与生殖毒性研究等,这些都是不可取代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