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上海交大孙加源/熊红凯/戴文睿团队开发肺病诊断AI系统,准确率媲美专家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23 11:54
AI-CEMA 系统通过提供自动化、无创且专家级的诊断,在胸腔内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展现了巨大潜力。胸腔内淋巴结肿大(intrathoracic lymphadenopathy)是肺科医生经常面临的常见难题,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异常增大。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恶性病因是,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在 2022 年,全球估计新增肺癌病例约 250 万例,死亡约 180 万例。此外,其他和良性疾病(例如、肺外肿瘤的胸腔内淋巴结转移、、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病等)也可能表现为胸腔内淋巴结肿大。对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的准确评估决定了疾病的和分期,这对及时开展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2025 年 7 月 21 日,上海交通大学孙加源教授、熊红凯教授、戴文睿教授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Deep learning fo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intrathoracic lymphadenopathy from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multimodal videos: A multi-center 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深度学习辅助诊断系统 AI-CEMA,可基于凸阵扫描超声支气管镜(CP-EBUS)多模态,实现对胸腔内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
凸阵扫描超声支气管镜(CP-EBUS)的超声图像特征是诊断胸腔内淋巴结肿大(intrathoracic lymphadenopathy)的重要依据。而传统 CP-EBUS 影像分析方法高度依赖医师经验。
为突破这一限制,该研究提出一种深度学习辅助诊断系统 AI-CEMA,可基于 CP-EBUS 多模态视频自动选择代表性图像、识别淋巴结,并区分良恶性淋巴结。AI-CEMA 首先使用单中心 1006 个淋巴结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回顾性研究验证性能,随后在包含 267 个淋巴结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AI-CEMA 的曲线下面积(AUC)达 0.8490,与资深专家水平相当(AUC=0.7847)。此外,该系统成功迁移应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任务,并取得了取得 0.8192 的优异 AUC 值。
该研究的亮点:
AI-CEMA 能够实现对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的无创诊断;
AI-CEMA 的诊断性能可与经验丰富的专家相媲美;
AI-CEMA 在肺部病变的诊断方面也表现出色。


- 相关报道
-
- 动辄百万美元奖金,这些科学大奖想要与诺贝尔奖竞争:它们含金量如何? (2025-10-06)
- Nature:T细胞耗竭的悖论——并非“精疲力竭”,而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蛋白毒性风暴 (2025-10-06)
- Cell:沉默的基因组,喧嚣的转录场——解密结核菌适应性的隐藏驱动力 (2025-10-06)
- Nature:谁掌控了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开关?一个被“驯化”的逆转录病毒的自白 (2025-10-06)
- 三个月,改写生命!全球首例帕金森病实现功能性治愈 (2025-10-05)
- AJP:迄今最长时间真实世界安全性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剂的安全性与临床研究和产品说明书中已确定的一致 (2025-10-05)
- Nature子刊:谭蔚泓/邱丽萍团队开发核酸适配体武装的单核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10-05)
- 多学科合作精准拆弹!仁济医院成功救治白塞病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2025-10-05)
- Nature:自闭症的“双面人生”——迟来的诊断背后,是另一套基因密码吗? (2025-10-05)
- 中国科学院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2025-10-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