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代谢》:这样吃,二甲双胍疗效更好!二甲双胍联合FODMAP,可改善餐后血糖、GLP-1分泌,增加丁酸盐产生菌,降低炎症 |
![]() |
《自然·代谢》:这样吃,二甲双胍疗效更好!二甲双胍联合FODMAP,可改善餐后血糖、GLP-1分泌,增加丁酸盐产生菌,降低炎症
来源:奇点糕 2025-08-12 09:50
这项临床试验表明,二甲双胍联合中度FODMAP饮食方案在改善餐后血糖、GLP-1和胰岛素分泌方面表现更优,并且不会引发显著的胃肠道症状。饮食和药物干预对预防前驱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作为首选的药物,通过AMPK等多条通路发挥作用,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促进人体肠道激素分泌,包括GLP-1和肽YY。
虽然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水平,但其剂量依赖性胃肠道副作用通常限制了使用,根据中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16-28%的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胀气和腹泻。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二甲双胍耐受性密切相关。目前关于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对二甲双胍疗效及胃肠道耐受性影响的研究仍较为有限。
在最近的《自然 代谢》杂志上,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他们在一项双盲随机交叉临床试验中发现,前驱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中度可发酵碳水饮食(FODMAP),相比二甲双胍联合低度FODMAP,餐后血糖增量下降,GLP-1分泌增加,有益的丁酸产生菌丰度增加,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
两组的胃肠道副作用整体差异不显著,基线肠道菌群中较高丰度的Dorea formicigenerans或可作为二甲双胍不耐受的。
这些结果表明,中度FODMAP可能与二甲双胍协同,促进GLP-1和胰岛素分泌、肠道健康菌群生长,以及炎症减少,为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搭配方案提供了依据。
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26例符合标准的前驱糖尿病患者,共进行2个饮食周期的干预,每个周期为10天,中间有至少2周的洗脱期,受试者随机分组后,在1-5天时,接受中度或低度FODMAP饮食,在6-10天时加入二甲双胍,洗脱期后,两个FODMAP组交换,二甲双胍剂量始终保持一致。
FODMAP包含可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中度FODMAP每日摄入约14克,低度则为2克。受试者每日的总摄入热量、碳水、蛋白和脂肪占比严格保持一致。二甲双胍服用时间也是固定的。此外,研究人员使用计步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记录了受试者的运动量。
经过这种短期的干预,总体受试者的体重、BMI和体脂均有轻度但显著的下降,但中度和低度FODMAP(M组和L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血糖方面,M组的餐后3小时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AUC)显著低于L组(401 127 vs. 458 138 mmol/L 180min)。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治疗后下降,但M组和L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和Matsuda指数(胰岛功能指标)也是同样。2小时总GLP-1水平和后期GLP-1分泌在M组中明显高于L组(13.4 6.3 vs. 11.3 5.8 pmol/L; 3.62 vs. 1.82 pmol/mmol)。
炎症反应方面,两组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比基线时(974 ng/mL)均下降,但M组相比L组显著更低(478 vs. 861 ng/mL)。
受试者在基线时没有报告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整体的胃肠道症状评分中位数为0分。在试验的前5天,只接受FODMAP饮食干预阶段,评分没有显著变化,第6-10天加入二甲双胍后,除M组出现轻微的、不具有临床意义的排气增加外,两组间的总胃肠道症状评分也没有明显差异。
在肠菌组成方面,两组间的菌群结构没有显著差异,但相比基线均发生了一些变化,Odoribacter splanchnicus、Bacteroides virosa和Bacteroides massiliensis的相对丰度增加,前两者都是丁酸盐产生菌,比较意外的是,长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不过M组的丰度仍然高于L组。
虽然菌群结构没有显著差异,但M组的粪便短链脂肪酸和丁酸盐水平的增加幅度均大于L组,血清2小时胆汁酸下降幅度也更大。对肠菌功能基因组学变化的检测也发现,M组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短链脂肪酸代谢和气体生成功能相关基因上调。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二甲双胍耐受性差的受试者在肠道菌群方面的特征,不耐受组基线时丰度显著升高的肠菌中,经M组干预后,Dorea formicigenerans仍然显著更高,但在L组中未发现。
综上所述,这项临床试验表明,二甲双胍联合中度FODMAP饮食方案在改善餐后血糖、GLP-1和胰岛素分泌方面表现更优,并且不会引发显著的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促进餐后GLP-1分泌并降低炎症水平,参与了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
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评估饮食-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协同改善前驱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结局和耐受性的可行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庄小威最新Science论文:揭示神经元膜骨架由钙信号驱动的持续性动态重塑 (2025-08-12)
- 《自然·代谢》:这样吃,二甲双胍疗效更好!二甲双胍联合FODMAP,可改善餐后血糖、GLP-1分泌,增加丁酸盐产生菌,降低炎症 (2025-08-12)
- Cell子刊:华人学者开发新型纳米药物,穿越血脑屏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08-11)
- Nature: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抗结核药物——CMX410 (2025-08-11)
- Nature:生命的“化学伪装”——RNA N-糖基化,一种被忽视的免疫调控艺术 (2025-08-11)
- Nature:从绝望到希望——脑部细胞移植或为遗传性脑病患者打开生命之门 (2025-08-11)
- 《自然》子刊:缺氧竟能保护神经元!哈佛团队发现,低氧空气会在大脑中构筑“抗毒性”环境,预防/挽救帕金森病相关神经元丢失和运动障碍 (2025-08-10)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Nature:人类最大基因数据库上线!科学家解读近50万英国人的“生命源代码” (2025-08-08)
- 西格列他钠(双洛平®)治疗MASH研究成果登顶国际肝病学顶刊 (2025-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