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诺华打出自免“新王牌”

诺华打出自免“新王牌”

来源:医药魔方 2025-08-22 10:00

诺华在自免领域的布局带有极强的创新色彩和冒险精神,倾向于押注创新疗法。

8月11日,诺华在自免领域抛出重磅消息:其靶向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的全人源单抗ianalumab(VAY736),在活动性干燥综合征的两项全球III期研究中双双达到主要终点。仅一天之后,该药又在原发性性症(ITP)的III期研究中再度告捷。

这一连串成果不仅意味着诺华在两个长期缺乏的自免适应症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更标志着BAFF-R这个全新靶点正被稳步推向临床落地,距离真正攻克已不再遥远。眼下,诺华已明确将ianalumab的上市申请提上日程。

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来不容易,许多自免新靶点带着高期待登场,却在研发路上陷入迷雾,可一旦突围成功,往往就能改写格局。诺华上一个在自免领域打造的first-in-class药物是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其2024年销售额已突破60亿美元。先例在前,ianalumab的未来同样充满了想象。

BAFF-R 破局 :开辟自免治疗新路径

在全球医药市场中,自免已成为仅次于肿瘤的关键板块。围绕TNF- 、IL-4R 、IL-23、IL-17A等成熟靶点开发的药物,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治疗上,掀起了不小的变革浪潮,同时也收获了巨额的商业回报。典型案例如Humira(阿达木单抗)曾长期蝉联 全球药王 ,年销售峰值突破200亿美元。近年来崛起的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Skyrizi(利生奇珠单抗)等,也迅速成长为百亿美元级的超级重磅炸弹。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纷纷入局,使得自免领域成熟靶点的竞争渐呈 内卷 之势。更为关键的是,产品专利悬崖的危机日益迫近,这对于自免巨头来说无疑是严峻挑战。若能像艾伯维那样,在Humira之后成功推出Skyrizi实现完美接棒,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发展路径,可这并非易事。毕竟,新产品的培育和开发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却又是决定企业未来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所在。

在全行业探寻新突破点的过程中,诺华将目光锁定BAFF-R这一新兴靶点,将其视作布局未来的关键一环。BAFF-R作为B细胞表面受体,在与BAFF(B细胞活化因子)结合后启动的非经典NF- B2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对B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存活至关重要;而BAFF-R相关通路的异常激活,恰与系统性红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自免疾病密切相关,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研发靶点。

作为首个在III期研究中获得成功的BAFF-R单抗,ianalumab通过双重机制靶向B细胞:既以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实现致病B细胞耗竭,又阻断BAFF-R介导的B细胞功能与存活信号。双机制叠加不仅拓展了免疫调控维度,也为其广谱治疗潜力奠定了基础。

这一潜力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得到确切验证。作为一种系统性慢性自免疾病,干燥综合征可引发炎症与组织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干燥、疲劳、广泛疼痛等症状,30%-40%的患者还会出现腺外器官受累。目前该领域尚无获批靶向治疗药物,仅靠对症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而ianalumab在两项全球III期研究(NEPTUNUS-1和NEPTUNUS-2)中均达到主要终点 前者评估每月1次300mg皮下注射方案,后者验证每月1次或每3个月1次给药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均显示患者疾病活动度显著改善,成为首个在该疾病领域展现显著疗效的靶向疗法,其长期给药价值也值得期待。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领域,ianalumab的III期研究积极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其机制的广谱性。ITP作为罕见的自免疾病,因血小板计数偏低增加患者出血、瘀伤和慢性疲劳风险。现有治疗依赖皮质激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维持血小板水平,但多数患者难以实现长期控制。此次结果显示,ianalumab联合艾曲波帕可显著延长治疗失败时间,且治疗6个月时血小板计数持续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提高,未来有望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除已取得突破的适应症外,ianalum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等多个病种的III期研究正在推进,其中一线ITP及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III期研究预计将在明年公布结果。由此可见,ianalumab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后续III期研究结果的揭晓,无疑都是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的焦点。

诺华开启自免新篇章

诺华在自免领域拥有坚实的根基。2024年,其免疫业务收入达到9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在全球制药巨头的自免业务收入排行中位居前列。其中,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无疑是最核心的驱动力。自2014年获批上市以来,这款IL-17A单抗已成为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志性疗法,稳固支撑着诺华的自免收入。随着化脓性汗腺炎适应症的推进以及静脉制剂的推出,Cosentyx的增长空间仍在不断拓宽。

除Cosentyx外,诺华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IgE单抗Xolair(奥马珠单抗)与IL-1 单抗Ilaris(卡那奴单抗)同样表现稳健。2024年,这两款产品的收入均突破15亿美元,与Cosentyx一道构成了诺华在免疫领域的 基本盘 。

然而,隐忧正在逼近。Cosentyx的核心专利将在2025-2030年间到期,生物类似药的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在这一时期平稳过渡,成为诺华必须提前解答的问题。为此,诺华对下一代自免产品展开全方位攻势,其中最关键的两款核心候选莫过于BTK抑制剂remibrutinib与BAFF-R单抗ianalumab。

Remibrutinib的亮点在于,它是首个在自免领域取得III期成功并提交上市申请的BTK抑制剂。这款新型共价不可逆的BTK抑制剂,具备极高选择性,能够迅速结合无活性的BTK构象,阻断组胺释放所引起的瘙痒、和肿胀。未结合的药物则被清除,减少全身暴露,从而降低毒副作用。

III期REMIX-1和REMIX-2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二代H1抗组胺药无法充分控制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remibrutinib仅用两周即可显著改善症状,12周时达到临床和学双重意义的缓解。2024年更新的长期数据表明,其疗效在24周乃至52周都得以维持,近半数患者完全没有瘙痒和荨麻疹症状。其在慢性诱发性荨麻疹和化脓性汗腺炎的研究也已进入III期,潜在适应症版图正在迅速扩展。

相比之下,ianalumab则在全新靶点上开辟增量市场,率先切入了干燥综合征和ITP这类长期缺乏靶向疗法的疾病领域。凭借双重机制,ianalumab不仅在两个关键适应症的III期研究中连获成功,还具备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更大市场拓展的潜力。它的突破,不仅是临床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再次证明了诺华的创新眼光与执行力,承载着其自免战略版图中的关键拼图,与remibrutinib一道,构筑起诺华未来免疫业务的双支柱。

诺华在研发梯队的建设上,也有长远的规划,早期管线包括IL-1 /IL-18双抗MAS825、CD19 CAR T疗法YTB323、GHZ339、IPX643等多款产品,为未来自免业务的延续埋下伏笔。

总体上看,诺华在自免领域的布局带有极强的创新色彩和冒险精神,倾向于押注创新疗法。从Cosentyx奠定根基,到remibrutinib与ianalumab双双崛起,诺华不断主动出击、向未知处探索,持续拓宽治疗边界,已经多次率先在新靶点和新领域实现突破。这种取舍不仅让它赢得了先机,也为其在未来的长期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壁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