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敲除这两个基因,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8-22 09:29
间皮素(MSLN)是实体瘤 CAR-T 细胞疗法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靶点,因为它在包括PDAC 在内的多种癌症中均过表达。此外,MSLN 水平升高与 PDAC 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与肿瘤进展有关。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这凸显了治疗方面迫切需要取得进展。
2025 年 8 月 19 日, 细胞疗法先驱Carl June教授团队等在 Cell 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Clinical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CAR T cell resistance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告了一项 1 期临床试验,评估了抗 MSLN CAR-T 细胞疗法在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该CAR-T 细胞疗法在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效果不佳。研究团队进一步在小鼠实验中生死,在这些 CAR-T 细胞中同时敲除ID3和SOX4可提高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联合化疗是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有限,PDAC 仍是致死率最高的之一。此外,尽管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和 CAR-T 细胞疗法在其他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在 PDAC 中的疗效仍然有限。
间皮素(MSLN)是实体瘤 CAR-T 细胞疗法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靶点,因为它在包括PDAC 在内的多种癌症中均过表达。此外,MSLN 水平升高与 PDAC 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与肿瘤进展有关。
该团队此前已开展了几项间皮素(MSLN)靶向的 CAR-T 细胞疗法的 1 期临床试验。首先,研究团队用经电导入了鼠源性抗人 MSLN ScFv SS-1 mRNA 的 T 淋巴细胞治疗了对化疗耐药的转移性 PDAC 患者。这使得 CAR 得到了短暂表达,并且在 5 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 2 名获得了病情稳定的最佳疗效。一项后续研究评估了基于 SS-1 的 CAR 在恶性、和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的稳定转导情况。尽管这种疗法能够耐受,但疗效有限,15 名患者中仅有 11 名病情稳定,其中包括 5 名 PDAC 患者中的 2 名。
在该论文所述的 1 期临床试验中,研究团队评估了一种全人源抗 MSLN CAR 构建体(huCART-meso)在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 PDAC 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了更好地理解治疗反应,研究团队报告了血液、腹水以及可评估转移灶的治疗前后配对活检的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团队还结合了体内小鼠模型和高通量基因组学实验,以深入了解 PDAC 患者对 CAR-T 细胞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该1 期临床试验分三个组(每组 3 名患者),1 组通过输入 CAR-T 细胞,2 组通过腹腔输入 CAR-T 细胞,3 组通过肝动脉输入CAR-T 细胞。结果显示,CAR-T细胞耐受性良好,总体安全,未出现 3 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在转入长期随访前均已死亡。对于第 1 组,其中有 1 名患者在第 28 天时病情稳定,在第三个月时病情进展,所有3 名患者在转入临终关怀前退出了研究;在第 2 组和第 3 组中,所有 6 名患者在第 28 天时均出现病情进展,均在研究期间死亡,其中 5 名死于疾病进展,1 名死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6.7 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3.9 周。
单细胞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输注后的 CAR-T 细胞表达耗竭标志物,包括先前已确定的转录因子ID3和SOX4,并且富含 GZMK+表型。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单独敲除 CAR-T 细胞的 ID3 或 SOX4 可增强疗效,但存在供体依赖性差异。单基因敲除细胞最终会失效,而 ID3 和 SOX4 双基因敲除的 CAR-T 细胞 则表现出更长的无复发生存期,这表明其具有持续的治疗效果,并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设计更有效的 CAR-T 细胞提供了潜在途径。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抗 MSLN CAR - 细胞疗法在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疗效有限;
转录组分析表明,输注道患者体内的的 CAR-T 细胞功能失调;
ID3 和 SOX4 双基因敲除的 CAR-T 细胞在体内诱导了长期无复发生存期。


- 相关报道
-
- Science:哮喘药物齐留通在小鼠研究中防止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 (2025-08-22)
- Nature Genetics:解锁癌症的第三维度!当基因组从“线性”变“立体”,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演化的新法则 (2025-08-22)
- Cell子刊:敲除这两个基因,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 (2025-08-22)
- 3D生物打印之人造“脑梗”!Adv Funct Mater:给血管造个“仿生病灶”,看看发炎真相 (2025-08-22)
- 诺华打出自免“新王牌” (2025-08-22)
- 予路乾行AI技术助力博瑞医药打造新一代代谢干预药物BGM1812 (2025-08-21)
- Sci Signal:肥胖治疗新靶点被发现!科学家首次破解“饥饿刹车”激素受体的分子变装术 (2025-08-21)
- 主论坛介绍:陈小松/尹海芳/颜晓梅/李婷/隋秉东/张莎/傅钰嘉宾等邀您共议—外泌体与医美发展趋势 (2025-08-21)
- Science:血小板可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有望改变癌症筛查 (2025-08-21)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普颖颖团队等揭示细菌新型细胞器保护mRNA的机制 (2025-08-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