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保健品品牌动态 > 公众对保健品的可信度还有多少?

公众对保健品的可信度还有多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健品,需要补钙的老人,需要补血的妇女,需要补脑的儿童,还有越来越多处于亚健康的都市人。

 

  而且,电视媒体一直在说,“送礼更要送健康。”各营养专家一直强调:“防病重于治病”;是啊,健康才是生存的基础啊。然后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保健品”这一词上。

 

     全球有7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为具有改善机体亚健康功能的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商业空间。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以上,而中国只占0.07%。

 

  因此保健品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保健品的生产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乍现,于是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但是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保健药品”;电视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虚假保健品广告,违规保健品配方;网络上曝光的各类保健品,一时间迷惑了消费者,让人们禁不住怀疑:保健品值得我们信赖吗?对于改善健康状况的保健品,人们是忠爱的,但是泛滥的行情,又让人们寒心了。

 

     目前只要 提起保健品,首先想到的是无效,暴利。几块钱块成本的低档保健品,经过几个环节,售价在上百元,甚至几百元。

 

  当然保健品中也有很多质量好的产品,但是很多药店,商超为了走价格差异化路线,不顾的质量,只看价格,选择了一些低价、假冒、无含量、甚至对人体有害的保健食品进行销售,这样虽然降低了进货成本,短时间提高了效益。

 

  然而这样做损害了客户的健康,助长了那些不正规的企业,造成了消费者的无形流失,使得人们在选在保健品的时候越来越迷茫。目前国内大部份保健品生产厂家质量难以保证,证号较少,资质不全,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希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管理,让市场上的保健品越来越规范。而消费者也要意识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要轻信所谓“疗效”“速效”, 而且选择保健食品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购买时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