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先涨省价,倒逼国家价上调 |
![]() |
医保药品是医院用药主力,但正在成为涨价急先锋。2009年11月,新一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其中西药新增137个品种,中药新增117个品种。医保用药范围扩大,一些特效、独家药品进入报销范围。
新进医保目录200多个品种中,部分药品存在突击涨价现象。其中包括美国百特的地氟烷、大连华立金港的榄香烯、山东绿叶制药的甘氨双唑钠等十余个品种,涨价幅度在10%到80%不等。
“这些涨价都发生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熟悉内情的人士表示。南京某制药企业高层则指出:“一般说来,新进入医保品种,发改委价格司会要求其在市场价基础上下调10%到30%,以换取销售量增加。进入医保却提价,显然不正常。”
价格激增
大连华立金港的抗癌用药榄香烯(20ml:200mg),辽宁省物价局2006年为其定价为93.5元,2009年11月,辽价发【2009】111号文件将其提价至170元。
据资料显示,2009版医保目录公布之前,这些品种散布在山东、浙江、辽宁等省的地方增补目录中,必须接受这些省份物价部门定价。而各地这一轮突击调价,也都以省物价局下文的形式进行调整。
这些品种大多顶着独家、原研、专利等光环。华立金港营销部张凡证实:“榄香烯是我们独家品种,这次价格不仅在辽宁,全国范围内价格都会调高。”对于提价原因,张凡表示:“近年来企业扩建了GMP厂房,加上原料、人力、水电价格等成本都在上涨,因此提出调价申请。”
但是,南京某制药企业高层驳斥:“GMP改造在一个药品上市之前就已经投入了,其他变动成本也不会突然大涨,药品涨价没有理由。”
药品价格分为政府定价和企业自主定价两类。发改委等价格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对于进入国家和地方医保目录的药品,一律执行政府定价;非医保品种企业可自主定价。
辽宁省物价局价格二处科长孙浩伟称:“按规定,地方可以在国家医保目录基础上进行不超过15%的品种调整。”孙浩伟表示:“2009年11月辽宁的价格调整,是针对2010年的药品招标进行的。原计划去年年底完成今年全省药品招标,因为种种原因推迟了。现在今年全省药品招标正在进行。”
执行了多年的售价突然在近一年内大幅上涨,所针对的显然不是省级药品招标。
调价链条
2006年之前,发改委曾连续17轮下调药品价格,所涉及多为医保药品。多轮调价风暴却未能彻底扭转高药价局面。孙浩介绍了新进医保品种定价流程:“一是参照中标价,第二是提供成本资料,第三个参照外省的定价水平。操作中实际是看本省和外省的现行价格,实在没把握的,就要考虑生产成本。各省都是这个流程。”
由于市场价格构成复杂,生产成本成了可衡量重要指标。生产成本主要由企业自行上报。上述药企高层介绍:“企业填写药品成本调查表后,应向当地物价部门申报。”但提高售价操作难度很大,“江苏根本提不动。别的省份里,能提价的企业除非和地方政府关系非常好。”
然而,寻租空间永远存在。一旦企业“提高”了生产成本,下一步就可以向当地物价备案,其他省份在用药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参考这个价格。而这种参考背后,也是企业公关实力的体现。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个别省份难以公关,坚持不提价,药企及代理商就宁可放弃这一轮该省招标。尽管该品种近一两年不能进入该省医保,但维持了全国一致高价的局面。”
这样操作的意义在于倒逼国家发改委,因为发改委根据各省定价来制定国家指导价。
孙浩伟介绍:“发改委正在对新增品种进行成本调查,直接把调查函下到各企业,我们也根据掌握的情况上报生产成本。但结果出来还得有一段时间。”
所以,定价利益链就这样构成了:制药企业试图以提高成本的方式提出高定价,各省参考后变为省级限价,发改委参考各省后变成国家限价。这些企业就是踩准了定价的时间差。在国家发改委确定限价之前,公关各省以抬高国家定价的门槛。
这种提高成本的方式客观上很难被物价部门察觉。孙浩伟坦言:“对于企业填列的成本调查表,我们认为有问题的才会进行调查。物价部门人手不足,业务知识不会很精通,调查起来压力很大。”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情况也大抵如此。
重拳能否奏效
医保作为群众看病吃药的最后一道屏障,发改委也在试图确保其纯洁性。6月9日,国家发改委一份《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在业内流传。康恩贝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朱跃萍说:“发改委向中药、化药、外商制药三大协会征求意见。”
这次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颇为犀利。文件规定:对专利药品和按照专利药品对待的药品,以3年为周期进行调整,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6%;保护期结束后,政府指导价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15%。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发改委此举无非是为天价芦笋片事件救火,文件中一些定量的规范还值得探讨。”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人保部的新版医保目录已经在业内公开,留给发改委定价的时间很充裕。业内人士指,但时至今日,发改委仍未对新增品种给出指导价。
对此,上述企业界人士认为:“企业是逐利的,有这种空子不会不钻。如果发改委早早做好功课,在去年11月份出台医保目录同时确定新增品种限价,就不会出现目前的局面。”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