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曝光医疗机构不良执业无法药到病除

曝光医疗机构不良执业无法药到病除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在全市2611家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中,其中437家医疗机构被处分记分,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16.7%。

 

  曝光是医疗机构的一道“紧箍咒”,可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对医疗机构的不良行为的约束上仍无法做到药到病除的成效。

 

  一、对各医疗机构行为规范的监督部门,各级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中心、甚至各家医院的医政处实际上都有着曝光类似的作风监督功能,而相应的惩处措施其实也都有章可循,而医疗机构的执业问题其实也并非隐蔽性很强,许多甚至是连患者都心知肚明,监管机构哪能不知?既不缺监管者,监管难度又不高,假如这些业已建立的监督机构和惩处措施不能奏效,仅靠“不良执业行为”的曝光恐怕也很难药到病除。


  二、这次医疗业曝光的“不良执业行为”,更多集中于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使用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未按批准内容发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等。

 

  应该说,这些问题当然要治,但是存在于时下医疗体系中的问题其实还不仅是无资格无执照独立行医,更加普遍而隐蔽,且最为公众诟病的“过度治疗”问题,恐怕同样应该纳入“不良执业行为”,并给予曝光才是。

 

  三、卫生部门监管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固然是不无道理,但卫生部门既是公立医院的父母官,承担着发展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之责;又要身兼监管者的角色。

 

  既是教练,又当裁判,如此角色重复,要想做到公平公正恐怕绝非易事。而这样的监管在执行过程中渐渐落入以往的俗套,法不责众、有名无实,倒是极有可能。

 

  因此,对于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给予曝光,能起到遏制,警示作用。但是,仅仅是曝光,还远远不够。只有从医疗体制入手,改良医疗服务状态,使医疗服务回归其服务本为,才能使不良执业行为得到彻底根除。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