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我国生物医药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我国生物医药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据悉,近日,国家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首批专题项目专家咨询会。我们认为,这标志着国家“十二五”863计划首批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我国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从整体上看,本次“十二五”和863首批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生物医药将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内医药行业将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我们认为,即将出台的振兴规划高屋建瓴,将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基本面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国家鼓励创新,未来将会在基因药物、遗传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研发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将使我国生物医药加速发展,行业具有一定的中期投资机会。

 

     基因重组和单克隆技术或成新宠

 

     最近几年,我国单克隆抗体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部分药物已经上市,部分创新药物即将出炉。我们预计,在“十二五”规划和863项目出台后,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将继续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

 

     从基因重组的技术上看,我国已经能够做到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具体包括重组、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等。


  而我国主要的基因重组技术是基于细胞内或细胞间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等。目前,有代表性的药物有基因重组胰岛素、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等。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在行业资金和项目环境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把基因工程与单克隆抗体结合起来,形成威力强大的抗体“生物导弹”。这种单克隆抗体“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癌细胞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

 

     基因检测技术成熟可关注

 

     然而,从全球角度看,基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另一大领域是基因芯片和基因诊断。目前我国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借助专业的检测试剂和基因芯片,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

 

  新技术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时代。由于我国在基因诊断试剂和体外试剂方面相对成熟,其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据数据显示,现在临床诊断试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5%的产业。全世界生产诊断试剂的公司估计在20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的诊断试剂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

 

  而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显然大于国际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50亿?60亿元人民币,总的来说,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市场广阔的诊断试剂(如免疫试剂中的肝炎、性病和孕检系列,临床生化中的酶类、脂类、肝功、血糖、尿检等系列),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基因检测中的PCR技术系列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2004年,我国诊断试剂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预计2008年~2012年国内临床诊断市场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20%,基因检测试剂子行业值得我们适当关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医药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放缓,PMI连续下跌,我们在投资生物医药时应注意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谨慎把握可能出现的机会。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