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微信营销 > 解析:心理因素是癌症形成重要因素

解析:心理因素是癌症形成重要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大致涉及以下几方面认识:

 

  1、具有某些情绪或个性行为特征的人其癌症发病率较高;

  2、直接影响癌症发展和转归的内分泌和免疫防卫功能,受患者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

  3、具有某些心理行为特征的病人,其生存期较长;

  4、采用情绪支持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使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延长。

 

  一、生活变故与癌症的关系

 

  癌症病人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其中尤以家庭不幸等方面的事件,例如丧偶、近亲死亡、离婚等为显著。 Leshan(1966)指出,肿瘤症状出现前的最明显心理因素是对亲密人员的感情丧失;作者(1987)调查发现,癌症病人发病前的家庭不幸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普通病人高。

  类似的研究报告还非常多。在一组接受心理治疗的癌症病人中,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半年到8年期间曾遭受过亲人(配偶、父母、子女)丧亡的打击,而对照组则少得多。此外,寡妇的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独身妇女乳癌发生率较高等。这些都证明,负性生活事件与癌症的发生有联系。

 

  二、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癌症的关系

 

  生活事件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那些不善于渲泄生活事件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者,即习惯于采用克己、压抑的应对方式者,其癌症发生率较高。

  
  三、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的发展

 

  生活事件、应对、情绪、个性特征等因素与癌症发生都有关系,其资料大多来自回顾性研究。能否肯定这些因素就是癌症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即因为患癌症才报告较多的消极因素),目前尚难定论。

  相比之下,关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过程及癌症的发展和转归是否受病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问题,则结论比较肯定。具有以下一些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病人,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

  1、能始终抱有希望和信心;
  2、能及时表达或发泄自己的负性情感;
  3、能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和有快乐感的活动;
  4、能与周围人保持密切联系。相反,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则加速癌症的恶化过程。因此,结合癌症病人具体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信心,改善其心理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