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避孕药陷“致病门”,消费者知情权被掠夺

避孕药陷“致病门”,消费者知情权被掠夺

  避孕药陷“致病门”,消费者知情权被掠夺。最近,多家媒体报道在女性服用了紧急避孕药“毓婷”后,出现了宫外孕现象。焦点直指毓婷中包含的主要成分“左炔诺孕酮”被认作是致使出现宫外孕的罪魁祸首。

 

  时隔不久,同为知名避孕药品牌的妈富隆也陷入网络讨伐中,一位网友在服用妈富隆期间,被检查出患有静脉血栓。一时间,避孕药安全性问题成了众矢之的,引发业界争议。

 

     “是药三分毒”

 

     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药品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客观来讲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药品在经过研发,临床验证,并最终投放市场后,产生一定概率的不良反应案例实属正常。

 

     况且就药物本身来说,每个人是有个体差异的,药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在个体上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对于有几十年临床实验的药品而言,这样的不良反应概率本无可厚非。

 

     药品说明书“因地而异”

 

     据悉,我国有关专家曾做过相关调查,在45,842例紧急避孕的妇女中仅有5例宫外孕(2例使用50mg米非司酮,1例使用10mg米非司酮,2例使用左炔诺孕酮),可见服用紧急避孕药而导致宫外孕的概率极低。

 

     但是,即便是发生的概率微小,却存在可能的已知风险。因此,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紧急避孕药不仅要写明各种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且在这些国家里,紧急避孕药或者被归为处方药,或者伴随着药剂师严格的回访制度,一旦出现避孕失败或其它意外状况,将立即提示使用者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中国生产的药品中,如“毓婷”仅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中仅提到“本品可能使下次月经提前或延期”,以及“偶有轻度恶心、呕吐”,通篇并未提到可能引发宫外孕的风险;在“妈富隆”中文说明书“禁忌”一栏中也只能看到“有或曾有血栓、栓塞前驱症状、存在一种严重的或多个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严重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应禁用此药”。

 

  此外,“妈富隆”英文版说明书有“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动静脉血栓、高血压、心肌梗塞、肝肿瘤、胆囊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信息说明,国内外说明书措辞有别。

 

     被掠夺的知情权

 

     既然是同样一种药,既然国外的说明书已经上写得这么清楚,为什么国内厂家就不能加上这一条呢?

 

  当不良反应事件引发关注后,两家企业都在援引权威文献或邀请知名专家来力证药品的安全性,而对于国内外生产的药品在说明书上的差异却只字未提。

 

     消费者有知情权利,有选择权。无论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企业至少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明确标记风险和副作用,让大家自己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选用,以帮助患者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企业应提供更透明的药品安全信息,还消费者应有一个知情权。

 

     当一个个案通过舆论被放大后,由于该事件所引发的影响也将无限扩大,而由此所引发的品牌危机想必是任何企业都不想看到的。

 

  当消费者选择购买该商品,即使对该品牌的信任,尤其是作为特殊商品的药物而言,消费者在选择上会慎之又慎,企业对消费者隐瞒药物实情,实际上对消费者的变相伤害,而这种伤害是比小概率的致病风险更让人不能接受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