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生物医药列入战略性发展产业 |
![]() |
近日,广州召开“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研讨会”,据悉广州已将生物医药列入战略性发展产业之一,目标是从制药大省向制药强省转型。虽然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还未正式揭开面纱,广东已开始了紧锣密鼓部署,抢占未来制高点。
广州抢先将生物医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有参与制定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的专家透露,国家将拿出12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可能获得500万?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创新药物制剂工程中心主任吴传斌教授说:“在新药国际化方面,我们现在已经落在印度后面了。”印度现在已有不少创新制剂打入欧美医药市场,并逐渐减少低利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这可能与印度对制药行业的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发展策略有关。”
近年来我国的低端原料药物及中间体的出口总量虽然仍有所提高,并可能超过印度,但发展高污染、低利润的低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出口模式,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绿色环保经济发展策略以及发达国家制药行业发展方向不相吻合。因此,提倡高利润、低污染的高端制剂的研发,既符合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方向,又符合现代制药产业发展趋势。
显而易见,我国生物医药亟待自主创新,而这一市场的空间也十分巨大。根据国外经验,创新药的专利期一般为20年,独占市场则不超过10年,但这些动辄要花费10年、投入10亿美元的新药物,可能一年的销售额就可达到10亿美元。专家指出,好的创新药甚至只要一两年就可以回本,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
尽管国家层面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尚未出台,但是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开始了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部署,如江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都将生物医药纳入到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中,而广东也不甘落后。
医药工业全国第三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广东一直是医药大省,不管是医药工业总产值还是产业化、市场化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据国家统计局、SFDA药监统计年报显示,目前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7.34%,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山东和江苏。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为737.72亿元,比2008年增长19.39%。从各个子行业的产值构成来看,在医疗器械和生物药物制造领域,广东省的产值占比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正式启动实施,我国对创新药物的重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期。但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元胜表示,目前广东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品种结构老化、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尚未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力等问题。
广东省在医药产业资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整体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医药经济曾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医药产业发展强劲,在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各方面与广东省展开竞争,广东医药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呈下降趋势,面临慢进则退、不进快退的强大挑战。
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度较低
现在广东面临创新药物开发难度加大、投融资渠道不畅、创新体系有待加强与完善、地区吸引力下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缺乏等问题。近年来全球新药研发平均耗时10?15年,平均花费超10亿美元,全球医药10强企业的新药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5%以上,但上市创新药物数量却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新药开发的难度及风险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创新药物的投、融资环境恶劣,外界投入兴趣不足、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而在中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新药研发的资金缺乏状况更甚。
广东以往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为主,医药产业多是生产中药和非专利药,较少进行新药开发。随着广东经济的转型,必然要走上生物医药创新之路。但除了资金问题,目前,广东创新药物研发力量也过于分散,不但缺乏一批国家级的药物研发机构,基础研发机构的创新药物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也有待提高,医药企业更是尚未成为研发的主体、其研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简单地仿制也让国内新药物的研发缺乏创制能力,说关键技术,单是资金,整个‘十二五’投入不到200亿元,如果按照国际全新化合物新药研发费用计算,即使全部用于该类国际认可的创新化合物新药的研发,也只能做出几个,还不一定都能成功。
政府加大产业投入加快整合新药创制资源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广东迫切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新的,医药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现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各种研发资源,吸引海内外一流专业人才,构建面向国际的创新药物研发、转化平台,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速度。
政府的投入需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资金上的投入。考虑到目前创新药物的投、融资环境,在外界资金流入较少的情况下,政府需拿出更多资金来资助创新药物的研发项目、资助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导向和投入。政府需提供一些新的政策、创造更好的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吸引国际医药大公司的研发力量的注入。
由于体制原因,中国目前研发水平上高校强于企业,理想的模式是科研院所来做前期基础研究,企业来做后期开发。广东医药企业现在还没能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主体,现有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也未能形成“合力”。政府还应该引导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创新药物研发力量,加强“生物岛”建设,形成“产学研合作”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
广东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要与重大专项衔接才能获得更多优惠政策,希望广东能在疫苗和抗体药物方面有所突破。对于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国家食药监局药品稽查专员杨威则建议,广东作为制药大省,可以将二次开发作为重点,尤其是品牌中药,国家重大新药物创制专项在二次开发上的定义包括有效物质的明确、作用机理的清楚、剂型的改进等,二次开发要达到什么水平,实现什么目标,要有一定的设计。

- 相关报道
-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