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美国着手整顿和管理基因检测市场

美国着手整顿和管理基因检测市场

  科学可以超速发展,却无法实现大跃进。虽然现在已经可以用漱口水检测易感基因,但是利用这些基因进行疾病诊断和预测为时尚早。现阶段,它们对于病因学的意义更大。

 

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科学家们已绘制完成有史以来人类第一张基因组草图。其后10年间,人类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常见基因突变对人类的危险度并不高。目前所有了解的易感基因加在一起,才能解释常见疾病遗传度中的10%左右。与此同时,不少商业公司不失时机地推出检测常见疾病易感基因的服务。
  
  人类常见病基本是多基因疾病。与一些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病不同,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会同时在其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当携带危险基因并不意味着以后必然会患相关疾病,不携带也不是说万事大吉。而是指此类基因阳性者患病之可能性略高于他人。所以,这些基因一般被称为“易感基因”,而非“致病基因”。

 

  科学家常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来检测一个基因是否为某病之易感基因。顾名思义,这类研究需要两组人,一组叫“病例”(即病人),一组叫“对照”。然后比较两组人群在一些基因位点上单个核苷酸变异的比例。如果其他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该基因和疾病的联系在机理上能被合理解释,我们可以考虑其为可能的易感基因。

 

  必须指出,这种经典方法只能检测到一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如果想了解危险程度很高的罕见突变(比如说,突变率<0.1%或者更少),就必须检测上万乃至十几万人类病人和对照的基因,才有可能进行统计学的比较。这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

 

  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健康个体携带某种疾病的易感基因,我们能为他/她做什么。理论上来说,这些基因是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虽然基因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药物来降低其危险性。遗憾的是,目前所谓的“基因治疗”还只是美好的未来,而非现实。

 

  今年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波士顿大学的韦尔纳瑞里(Vernareli)等研究者调查了272名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属,了解他们在知晓自己基因状态后的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在知道自己携带有一种常见人类老年痴呆的易感基因(apoE*4)之后,相当大比例者开始使用保健品,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

 

  不少研究发现,在被告知自己某种疾病易感基因检测阳性之后,不少人都经历了抑郁和焦虑。这些心理因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要更甚于大多数的易感基因!比如说,抑郁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诸多慢性病的风险。

 

  人类基因歧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保险公司在知道客户携带某种易感基因后,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保费,甚至拒保。现在已经有不少医疗保险公司打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旗号,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其客户提供基因检测。

 

  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基因信息不歧视条约》禁止保险公司和雇主因为基因信息而区别对待其顾客和雇员。另外,在经过长时间的论证之后,美国FDA终于在今年 6月开始着手整顿和管理基因检测市场。已经有五家公司接到FDA发出的整顿通知。未来可能有更多公司会被纳入整顿名单。其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