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入罪门槛 假药罪重新修订 |
![]() |
近期,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删去了原刑法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中“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规定,修订后生产、销售假药罪由状态犯。
即由所生产、销售假药品必须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变为行为犯:只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不需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较大金额等条件。修订后销售假药罪,降低了入罪门槛,增强了可操作性。
价格虚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点,但是药品价格虚高,绝不是“看病贵”的全部或者惟一原因,“超低价药”现象是被长期忽略的药品市场混乱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低价药,是指市场流通的药品价格低于原辅料、最低生产成本、税收等最简单成本的药品。具体情况可能是:以其他低价易获得的成分代替被检测的原料药,降低生产成本;不投或者少投不被检测的成分,特别是价格较高或者市场、资源紧缺的原料药、药材;以低质、低价的药用辅料或者包装材料生产药品。
例如:国家标准收载的注射用药用辅料品种不足10种,而常用的注射用药用辅料有上百种,一些企业不按照国家要求购买已有注射标准的药用辅料,或者对非注射用规格的药用辅料进行精制,使其达到注射用要求;提高产成品率,即增大制成量降低价格。
此种情况在中成药生产中有所反映;不按GMP规定条件生产,例如不使用净化、空调等。近年来出现的药害事件或者重大假药事件,很多都是如此。
过低价药不但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严重破坏了药品市场秩序,使得市场竞争规则尚失,利用药品标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有限性,违反质量标准规定生产实质不符合规定的超低价药似乎成为一种潜规则。
例如:某复方片国家定价在每瓶元左右,但是市场上确有远远低于这个价格的超低价药。守法或者胆小的药厂确实不敢生产,当一种产品的生产者让出利润后再进行大幅度的降低价格,完全可能是牺牲产品质量,有朝一日东窗事发,国家以刑法追究责任时已是悔之晚矣。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故意犯罪,即要求犯罪人有主观故意。这种“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刑法对此的表述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明知是指法律规定的有知道义务的人。例如:如果超低价药属于假药的,犯罪主体中除了超低价药品的生产者外,还可能是药品经营者、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就是说后者也有知道的义务,当怠于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也需要提醒一些药品招标者,对于超低价格药要格外注意,必要时可以要求当地管理部门予以确认或者公正机关公正,监督管理部门亦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由此引发的案件,至少承担行政责任的可能性会增大。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