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我国研制Hp疫苗 临床研究完成Ⅲ期

我国研制Hp疫苗 临床研究完成Ⅲ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许多医学、药学、基因工程等领域的专家都一直致力于幽门螺杆菌(Hp)疫苗的研究,欧美国家有多个幽门螺杆菌疫苗尚处于Ⅰ、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罪魁祸首,也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

 

  2009年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打破了这一胶着状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该疫苗有望让我国超过6亿Hp感染者受益。


  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少将介绍,由该校教授邹全明领衔的科研团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历时15年研制成功的Hp疫苗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并获得新药证书的原创性Hp疫苗。

 

  该疫苗主要适用于未感染幽门螺杆人群的预防接种。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可在胃肠道产生特异性的高效抗体,从而构筑起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钢铁长城”。


  Hp疫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率大于72.1%。在研制过程中,该研究小组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业内专家认为,该疫苗的研制成功对于预防和控制Hp感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邹全明说:“目前用传统方法检查与治疗胃病至少需1000元,且容易复发,产生耐药性;而服用幽门螺杆菌疫苗的成本大大降低,仅为传统方法的1/5-1/3。”该产品性价比高,且为口服剂型,使用方便。有关人士预计,该疫苗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需求量可望超过1000万人份/年。


  该项成果是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的。Hp疫苗的研发成功是我国疫苗研究的科技攻关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同时也表明我国疫苗研究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成效显著,疫苗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疫苗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仅国家863计划就设置、支持了约40个重大或常见疾病的疫苗课题,目前已有Hp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和商业化许可。

 

  此外,厦门大学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于2009年10月完成了Ⅲ期临床研究,这是国际上研究进展最快的戊肝疫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