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是最具诱惑力的OTC市场 |
2010年的医药市场,中国,无疑是最具诱惑力的OTC市场。前不久在重庆由国药励展公司主办的第54届全国药交会“2005首届国际OTC与大众健康高峰论坛”上,诺华OTC亚太总裁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OTC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10.2%,在亚洲各国中最高。
预计到2010年,中国还将保持7.9%的年增长率;而目前亚洲最大的OTC市场日本,增长率却已经非常缓慢,预计从2004年到2010年,增长率只有1.3%。他推断,中国未来将成为亚洲甚至是世界最大的OTC药品市场。市场这样的诱惑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但一位曾在某知名跨国企业OTC部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至少迄今为止,跨国企业在中国上市的OTC产品却是失败多、成功少。
在中国的补钙市场上,美国美信药业公司的美信钙+D曾经想要分一杯羹,可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却黯然退出;德国某知名跨国企业与香港合作成立的一家公司,在内地推出了一个平喘的OTC产品,本想会在中国市场大有作为,结果却赔得一塌糊涂。
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4年中国OTC药品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跨国企业只有3个,而中国本土企业有7个。但是,与前几年的排名相比,中国本土企业的变动较大,有的企业由于出现了产品质量或推广的问题,从“十强榜”中消失了。因此,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维持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问题。
对于跨国企业OTC产品在中国运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AYA咨询公司的创立者和总裁杨伟强应该最有发言权了,不仅因为他曾在西安杨森、中美史克、强生等多家公司担任过重要职务,更因为他曾参与策划运作了一系列风靡中国的OTC产品。
杨伟强在论坛上分析说,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OTC业务部,其出身各不相同。一类是从处方药业务中分离出来的,例如西安杨森、中美史克、诺华等;另一类是新建的专门的OTC业务部,例如强生和拜耳。比较来说,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对于从处方药业务中分离出来的OTC部门来说,劣势是总经理多为经营处方药出身,缺少OTC药品市场运作经验,而公司内部的资源也大多会向处方药倾斜,OTC与处方药两个部门争夺资源,从而会导致公司效率下降。
对于新建的OTC药品业务部,大多队伍构建不完备,经验比较少,管理不到位,但为了急于出成绩,可能会大量投入广告,导致“烧钱”现象,却不能取得预期的销售效果,因此总是难以满足总部的期望。有些跨国公司总部愿景不明也是其市场策略失败的一个原因,他们在中国的发展重点不明确,一会儿是处方药,一会儿又是OTC,让中国分公司感到无所适从。此外,危机管理经验不足也是常被忽视的一个失败原因。
- 相关报道
-
- 东国PT铂金修护系列全新上市 (2022-04-27)
- 舒尔佳获2017中国OTC产品年度榜第一名 (2017-12-11)
- OTC控销的吸引力及发展条件 (2015-06-04)
- 跨国药企转战OTC不看好网售 (2015-06-01)
- 药价放开 建议关注创新药、流通整合及品牌OTC企业 (2015-05-27)
- 如何有效地开展药店拜访工作? (2014-11-19)
- 拜耳集团终于完成了对滇虹药业的整体收购 (2014-11-18)
- 药企把握OTC营销主动权 (2014-10-28)
- 新三板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 券商在遴选企业时有新标准 (2014-10-24)
- 药企医药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 (201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