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破解“降价死” 改变药价如同房价的局面

破解“降价死” 改变药价如同房价的局面

     据分析,药品“降价死”源于三大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医药市场;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品;三是药企放弃薄利多销。显然,要防止药品“降价死”,就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化解这三大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调控药价可以借鉴政府当前调控房价的基本思路,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双轨制”,将基本药物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纳入公益化范畴,建立专门生产经营基本药物的公益性药厂、药店,从而切实杜绝药品“降价死”。


     药品与住房有着许多共性,它们都是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本保障,不应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政策。因为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药品和住房的基本保障功能,使其不能交由完全市场化的主体来生产经营,否则必然因追逐利润而抬高价格或拒绝生产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只管价格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毕竟企业的自主性意味着它有权选择生产或不生产以及经营或不经营。


     药品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相应的药品却在医药市场上绝迹了,再低的价格对百姓又有什么用呢?这样不仅让药品“降价令”沦为一纸空文,而且也把基本药物制度高高架空。总结多年的房地产市场管理经验,我们终于认识到住房全面市场化的弊端,基本确立了住房保障的“双轨制”,即强化政府的保障房义务,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增加中小户型商品房供给,不仅从供地上予以充分保障,而且还想方设法保证资金投入。


     药品市场能否借鉴这一思路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国家可以投资兴建一批公益药厂,专门生产那些成本与价格之间价差较小的基本药物,甚至是全部基本药物,从根本上避免药品“降价死”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合理布局,在城乡建立一批公益药店,主要负责经销基本药物。无论是公益药厂还是公益药店都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使其成为生产经营基本药物的主渠道。


     在确保充分及时供应的基础上,政府和社会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医生优先使用“降价药品”和基本药物,否则给予相应处罚。如此一来,既可以釜底抽薪地扼住医生开高价药获取回扣的通道,对遏止医疗腐败商业贿赂起到预防作用,也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加速改变“以药养医”的传统运行模式,迫使其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我看来,只有真正堵塞了医生开高价药、收取高额回扣的制度漏洞,才算抓住了我国当前药价高、看病贵的“七寸”,击中了医疗改革的要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