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生物医药产业 高歌时莫忘根治隐患

生物医药产业 高歌时莫忘根治隐患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快速发展,产值和利润递增。然而,在高歌猛进的背后,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在天津举行的2011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相关人士提醒,生物医药产业需根治隐忧。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迅猛发展,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介绍说,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抗生素、疫苗、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生物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医药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经贸委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1999年开始,国家加大了生物医药投入力度,极大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优惠政策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渠道获得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有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40多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尽管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猛,但专家认为,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健康发展: 首先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式的创新药物。创新能力缺乏制约了国内医药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的延伸。很多药物品种是低水平重复,一个仿制药物或制剂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竞相申报,无序竞争造成仿制药厂利润低下,缺乏竞争力。


  生物产品管理、政府采购、投融资与财税政策也是当前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因素。有的企业负责人指出,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例如,目前生物农药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等产品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需要政府在财税、市场培育等方面制订扶持政策及措施。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晋海说,我国生物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试环节薄弱,生物和现代医药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所用的发酵、细胞培养及各种介质、仪器依靠进口,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优势与隐忧


  我国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大批生物与医药人才,研发成本低。在生物与医药工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实验、临床和生产加工阶段,我国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另外,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在原料药、天然药物、中药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