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医药招商中的药妆业 连锁药店是否能走好

医药招商中的药妆业 连锁药店是否能走好

  近几年来,在医药招商企业中,药妆业态在医药零售领域显得颇为热门。与OTC行业的竞争压力相比,这一行业因专门面向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小资、白领阶层,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且专业竞争者寥寥无几,堪称“金砖市场”。


  因此,一时间试水药妆业态的连锁药店数不胜数,海王星辰、广州健民医药、上海华氏大药房等纷纷斥资涉足,好不热闹。甚至业界还有人将2006年称为“药妆年”,可谓从者云集。但是,在此挖到“金砖”的却少之又少,甚至更多的是经营惨淡。

 
  在药妆这个业态中,既有风光无限、日进斗金的屈臣氏,也有苦苦挣扎、惨淡经营的诸多连锁药店。我们不禁要问,反差为何会这么大?从表面上看,各个连锁药店一不缺资金(他们都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做靠山),二不缺人才(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医药零售业不乏顶尖级的经营人才)。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原因是什么?


  任何一个零售业态,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供应链。而就连锁药店面言,其所经营的商品大部分来自于上游的医药商业企业,小部分直接来自生产企业。在这种供应链结构中,传统药店那一块的品种供应肯定没问题,但药妆这一新兴品类的供应链结构是很不完整的,因而无法满足终端的物流需求。其实,即使是威风八面的屈臣氏,当年也深受专业供应商“缺位”的困扰。


  早些年,屈臣氏门店的“进口货”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也许是屈臣氏为了取得产品结构的优势所采取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但也有可能是由于大陆缺乏优秀、专业的药妆供应商,而使其不得不转道香港寻求“援助”,实属无奈之举。


  当然,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屈臣氏的商品结构中“国产化”比重越来越高,其供应链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运转,与其多年以来的商品结构、供应商的优化和经验积淀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点正是国内的医药零售企业目前所不具备的。


  供应链的制约,使得各连锁药店所经营的药妆店的商品结构先天不足,无法满足药妆店的经营要求。一般来说,药妆店的非药品比例会超过70%。就拿屈臣氏与万宁来说,其门店中药品的销售占比与药品的货架空间占比都不会超过20%。反观那些试水药妆的连锁药店,其药妆店中药品的比重是下降了,主要在经营非药品,但是拿得出手、能够形成竞争力的药妆品种却很少。


  这些药妆店所经营的商品,在其他传统的药店中也在经营,只是没有如此规模和齐备而已。曾经问过某连锁药店的高层:“你们的药妆店与其他门店的商品结构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对方“自豪”地称:“我们所有药妆店均引入了薇姿的专柜。”仅此而已。


  在所有涉足药妆的连锁药店中,药妆的营业收入只占很小的比率。也就是说,药品经营依然是其主营业务,药妆经营绝对是个副业。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决策层在经营决策中往往会绝对地偏重于药品的经营而忽略药妆产品,使药妆业务板块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并缺乏资源支持;二是由于药妆的业务板块太小,无专门的业务部门对其负责,最高业务负责人也许就是店长,而店长因为“位低言轻”,就算有良好的经营思路和手段,也难以上升为企业意志而得以实施。


  药妆大多做的是女人的生意,而且是时尚女人的生意,这类女人大多挑剔、时尚、贪新鲜,这就要求药妆经营者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迎合目标人群不断变化的需求。不但经营场所的设计要有品味、要时尚,在商品结构、促销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也必须不断创新。正因为如此,屈臣氏、万宁等专业的药妆经营者才不断地引进新品,更新促销手段。而国内的连锁药店在这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短板”。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