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药企立足国际医药市场 强强联手提升效益

药企立足国际医药市场 强强联手提升效益

  为了我国的制药企业可以在国际化的医药市场中立足,企业的整合是关键,强强联手从而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医药行业在国际的地位。随着部分制药企业的盘子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的资源重叠现象也日益凸显。企业逐渐意识到,整合提升效益显得更为迫切。在规模上充分自信的中国制药主流集群,纷纷掀起整合潮。而随着中国制药企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形成“拳头效应”,已成为强公司们共同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市场日趋国际化,中国制药行业也开始全球化发展,为此药企想在国际上立足,整合提升效益是关键。


  内部资源待共振


  6月28日,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的一纸公告,将北药集团与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整合带入实操阶段。据了解,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已将其持有的北药1%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华润总公司。自此,北药实际控制人转变为由华润单方控制,这意味着双方医药资源战略整合即将提速。上海医药方面更是提出,“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全面整合的黄金十年,对于上海医药而言,关键在前3年要对内部资源进行调整与整合,夯实其医药工业的发展根基”。


  亟待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共振与合力,华润并非孤例。广药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也迫在眉睫,自何济公与白云山外用药厂合并开启了药厂资源的高度融合后,今年还提出了“11X”战略,旨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对此,李楚源坦言:“广药集团之前多是属下各个企业单兵作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得势单力薄。有效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实力和集成作战能力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现在我们重点在做的事情。”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国制药业的竞争将很难用规模数字来笼统衡量,效益将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构建兼并哲学


  综观中国制药业的兼并重组,多属于占领市场或者商业利益的交换性质,而真正以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为目的的并购很少。医药代理网表示事实上,中国式的并购思维仍停留在“做大”的初级阶段,至于怎么有效利用内部资源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作为全球制药工业的主流力量,中国制药工业现在的情形与日本安斯泰来、以色列梯瓦等跨国制药企业诞生前极为相似。


  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厂梯瓦制药也是靠并购发家的。在今年5月16日,梯瓦以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第三大仿制药商大洋药品工业57%的股权。这是梯瓦在当月的第二宗大规模交易。在当月2日,梯瓦以62亿美元的高价竞购了美国一家制药商。可以说,梯瓦的地位是通过其长达30多年的并购铸就的。


   “研究梯瓦,不能只看表象,要找到其背后的那条隐形主线,”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分析说:“梯瓦的并购策略是将其他跨国巨头的产品线视为自身的研发线,并能在其专利到期之刻迅速将其仿制药投放医药行业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梯瓦的整个历程都离不开兼并重组,但它却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和辉瑞等巨头正面竞争。于是,无论是规模多大的并购,必须从中建立自身在相关市场领域内的领导者地位,同时更加需要从中寻求到稳定的盈利收益。而这样一种并购态度正是中国制药企业所需要但还相对模糊的。”


  梯瓦制药的成长过程,体现的是并购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也对中国制药企业提出了一项忠告??除了注重规模,更应认识到并购并不是简单的“1 1”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兼并哲学。“主流企业作为行业标杆,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实际提高制造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加速中国制药行业全球化的使命。”对于建立“自己的兼并哲学”的命题,华北制药集团总经理张千兵如是表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