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香港中药产品进出口身处“迷茫期”

香港中药产品进出口身处“迷茫期”

  作为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转站的中国香港,它所具有的功能仍在,但中药创新不力,也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产生重构香港中药发展规划的想法。十年一节点,香港的中药事业正处在新时代的一个十字路口。在7月14日于广州举办的第十届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暨会议(ICMCM会议)新闻通报会上,主办方介绍的香港中药现实情况似乎也透露出中药行业的大形势,引人关注。


  近年来,香港中药进出口贸易额仍然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统计,2010年香港中药进口额达296亿港元,增长10.8%;出口额达263亿港元,增长6.6%。2011年前5个月进口额近144亿港元,同比增长26.9%;出口额达120亿港元,同比增长19.4%。香港作为世界中药贸易“中药港”的作用不减当年。


  此外,,据中国中药协会估计,内地中药产业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高于其他医药行业。“到2015,中药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现代中医药国际协会会长杨国晋指出。“‘十二五’规划出台后,中医药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中药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香港凭借其国际大都市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或可成为中医药走向全球的跳板。” 作为中医药产品贸易平台,香港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进程中的作用仍然颇为引人瞩目。


  在中药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香港本地在中药创新方面明显遇冷。作为香港在中药创新研究方面的重要基础,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因成立10年来工作不力受到指责,此前香港创新科技署副署长黎志华建议,解散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由政府设立一个新的委员会,统筹中药发展与推广工作。


  另外,据杨国晋介绍,6月中香港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有香港中药业界及议员参会讨论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出席会议的中医业界大部分都反对解散研究院。药行商会担心,日后再无机构进行中成药化验和认证工作,阻碍中成药注册的发展。而会议也在最终通过无约束力动议,反对政府解散中药研究院。在杨国晋看来,政府政策的犹豫、人才流失、学术氛围的欠缺,是香港中药创新乏力的一些客观因素。


  香港的中药发展梦想可追溯到上世纪。早年富商李嘉诚曾与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裕彤欲联手投资50亿美元,打造香港“中药港”。尽管十几年来“中药港”理想未能成真,“但香港政府与业界均力促中医药走向世界,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为内地中药走上国际市场的窗口。”杨国晋向记者表示。


  为此,香港中药展会也极力提升学术交流气氛。调查人员了解到,今年ICMCM会议就将开设题为“中医药发展新里程”的专业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等著名学者和天士力总裁闫希军、康美药业总经理许冬瑾等业界翘楚作主题演讲,分享目前中医药对抗病毒及神经系统治疗的研发进展,剖析国际商务发展策略及法规协调。


  除此之外,香港特区政府在年初亦传出有将中医药列为香港经济重点发展产业的想法,对于勤力著称的香港人,或许“中药港”的理想仍有希望实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