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高管激励方案成矛盾导火索

高管激励方案成矛盾导火索

  在近两月,上海医药分管战略和并购重组的副总裁葛剑秋,就连续经历了一个辞职和被挽留的过程。在上海医药H股在5月上市前后,连续两封被市场判断为上海医药内部系统高管,署名“竞争对手”与“上海医药内部员工”的匿名举报信,以上海医药收购中信药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理由,将葛剑秋推到了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调查组面前。一怒之下,葛剑秋递交了辞呈。

   
  此前有媒体援引上海医药内部人士观点认为,新上药重组时,大多数上药集团高层未进入上市公司,虽然新上药高层大换血并引进若干市场化新人,但上药集团作为大股东仍然通过党委条线掌握人事权。目前新上药中层以上干部及子公司主要管理层全部由上药集团领导干部管理部任命。双方因此矛盾不断,近来更加激化,导火线就是高管激励方案。

   
  据称,按照原计划,新上药将在年报以后对高管实施超额利润分成奖励,高管也承诺将其中50%购买股票。但上药集团党委对此方案坚决抵制,其上级单位上实集团也不支持,因此在年报披露已4个多月之久后该方案仍无法实施。

   
  此前,上海医药的激励方案有两套:一是原有的按照业绩分红,这是国企里通行的一种激励措施;二是开始股权激励方案。而上海医药提出股权激励方案是分红之后一半用于购买公司股票进行奖励。“应该是一种折中方案。”一家同样在改制的上海国企管理者在和采访人员聊及此事时如此评价。

   
  上海医药愿意公开提出股权激励,根据上海国企案例来看,这是一个很需要勇气的做法。尽管上海国企的股权激励案在一些管理界人士眼中还处于“有比没有好”的阶段。在上海业界,对于股权激励主要出现两种极端意见和反应,一是对政策的理解分歧,二是企业本身的顾虑。

   
  在政策上,比如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要求上海国企“要完善治理结构,推进实施中长期激励,推进整体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同样来自官方解读就有两种意见,其一是上海市国资委一位人士对媒体称:“目前推股权激励只能是成熟一家推一家,并不是说集团整体上市后就能实行股权激励。”而另一种说法是:按照上海国资改革的计划,上海所有整体上市的公司均将推出激励方案。“上海市国资委鼓励并支持企业将考核与激励同公司的业绩更紧密地挂钩,建立健全更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上海的光明乳业如今的股权激励方案,尽管被称为“上海国资委首肯的股权激励第一单”,但其当初执行之时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不如奖金方式简单,获得激励的收益过程更为漫长。其二是被中小股东骂为“低价捞金”。同时,其方案与上海家化一样,同样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