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人工种植成市场需求关注点 |
![]() |
刺五加是我国传统药材之一,系东北三省道地药材,蕴藏量据全国之首。刺五加应用范围拓宽,不但药用,还进入多个领域,并大量出口,2009~2010年需求量(估算)已突破4000吨,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主打品种之一,令商家刮目相看。上世纪50年代之前,刺五加的市场用量很少,不超过100吨,是个“小三类品种”,不为市场所重视。进入21世纪后,市场峰回路转,刺五加的药用价值及用途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引起药厂、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因此需求量逐年增长,价格连年上涨。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五加参、刺五甲、五加皮等,为五加科五加属刺五加的干燥根茎或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皮中的一个药用种,原为东北三省民间草药,在20世纪60-70年代新开发出药用品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为主产区,总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其余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产量很少。
供应市场的刺五加完全依靠野生。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东北三省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调查资料显示,野生刺五加的蕴藏量约为1万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采挖,特别是2004年之后,东北三省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开矿、修路、建房、毁林、开荒、修渠、放牧等多种人类活动,毁掉了大片刺五加林地,早年成片的刺五加如今已很少见到,部分产区已经绝迹,东北三省产量连年锐减。但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需求很大,产不足需,根统货价格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元(千克价,全国平均价,下同)上涨至2004年的3.5元。
于是,在利益驱动下,产区广大群众一哄而起,成群结队开赴产区狂砍乱挖,如此年复一年,循环不已,造成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产区政府出台禁挖禁运野生药材规定,以及近些年产区广大青壮年去城里务工,家中无人采药等因素,也导致野生刺五加产量减少。
刺五加作为药用资源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大型医药集团、科研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的重视,并已广泛开展其药理研究与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以刺五加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了中西药品、新药、特药等多达3000余种(规格),如刺五加片、刺五加口服液、刺五加胶囊、刺五加安神片、刺五加颗粒、刺五加粉、刺五加提取物、刺五加浸膏……。
2008-2010年东北三省野生刺五加产量究竟有多少?由于20多年没有进行野生药材资源普查,加之主产区跨省跨市,面积达几千平方公里,涉及近百个市、县,近千个乡、镇、村、屯,难以做到精确统计。为此,在请教了业内资深人士,并采访东北三省主产区的十几位业界同仁及当地药农,还有常年收购药材的亳州、安国、三棵树等药材市场的几位前辈,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野生刺五加的产量2008-2009年为700-800吨,2010年减少至600-700吨,今年将减少至500-600吨左右,2011年产量只有世纪初的1/10,产量之少可见一斑。
除药用以外,刺五加还走进了保健品、食品和饮品等市场,国内外很多大型保健品、食品、饮品企业以刺五加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的改善睡眠质量、增进食欲、增强记忆等产品多达千余种,不少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此外,在市场上,刺五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也连年走高,但野生刺五加产不足需,于是高效益刺激东北产区部分林场和药农在2001年自发开展人工栽培刺五加,总面积(估算,下同)约2000亩左右。
刺五加还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欧洲、北美洲等一些国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港澳台市场不断向内地购货,订单逐年增加,数量稳中攀升。刺五加用途拓宽,市场份额增加,拉升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据有关专业媒体报道,国内外市场用量2000年为700吨,2005年增长至3000吨,2009~2010年已增至4000吨左右,预计2011年将增至5000吨左右。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