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品安全紧箍咒作响 产业链成“唐僧肉”

药品安全紧箍咒作响 产业链成“唐僧肉”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紧箍咒不时嗡嗡作响,成为这个时代人的心头病,而采访人员注意到,自去年以来,各类企业不约而同地将全产业链看做是解决此病的“唐僧肉”,纷纷向全产业链进攻。在全产业链俨然成为食品安全的救世主之时,业内人士提醒道,全产业链建设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凭其一己之力,很难实现“秒杀”食品安全问题之效,而全产业链这条路也要比想象之中漫长得多。

   
  而标准的缺失也是医药企业难以走出国门的掣肘所在。据悉,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于进口食品药品的安全性验证要求非常高,而因为中药大多数属于复方汤剂,成分复杂,检测起来非常烦琐,目前对大多数汤剂尚无客观、准确的检测方法,导致中药材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常常受阻。

   
  为此,在一大型国际展会上,当云南、甘肃等中药材种植区域纷纷向港商抛出招商橄榄枝时,一位港商无奈地摇摇头:“在这些药材的生产、检验、制作、服用等做到标准可依之前,我可能没办法考虑投资。内地在推动中药材国际化一事上,也许可以借鉴韩国推广高丽参时政府的做法。”

   
  在日前东阿阿胶驴皮溯源工程启动一事上,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颇为认可,他告诉采访人员,正因为此,近来年东阿阿胶在行业标准建立上煞费苦心。不仅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十几项阿胶质量内控标准,还参与了阿胶等十余个中药产品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其中,阿胶基本物质及有害物质含量标准、胶原蛋白特定氨基酸含量测定、重金属限度测定已纳入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使阿胶的成分及杂质控制更加科学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起全产业链模式还只是食品安全这条长征路的一小步。事实上,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企业通过向上游扩张以掌控原料定价权、向下游扩张增加赢利点的方式寻找利润增长点的方式并不鲜见,不仅是食品药品企业,各类加工制造企业都可以复制此模式,但显然,这并不等同于食品安全。


  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秘书长顾维军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产业链的价值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最高效率,而不仅仅是上下游的简单扩张,资源优化配置应由市场来完成。对于全产业链这个系统的配套工程来说,后期的庞大的管理维护工作才是其要义所在。

   
  以东阿阿胶的驴皮溯源工程为例,该工程是依托RFID技术打造一个东阿阿胶产品生命周期溯源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可追溯,这种技术是首次在驴产业中使用,为此东阿阿胶仅设计实施这个技术就要几百万。而该技术平台后期需要配以持续的管理运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