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降价幅度缩窄 政策有所趋缓

降价幅度缩窄 政策有所趋缓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从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4%。主要观点是:此轮降价幅度缩窄为14%,政策有所趋缓。比较今年3月28日执行的降低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降幅平均为21%,此次降价降幅有所缩窄。


  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1.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提升,药企利润空间降低;2. 今年执行的基药招标实行双信封,药企为了中标打价格战,部分中标品种利润甚至为负;3. 正在征求意见的抗生素管理办法已然对国内抗生素药企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发改委降价政策有所趋缓,符合预期。


  降低96个品规的单独定价药品价格,主要针对外资或合资药企,国内药企机遇与挑战并存。发改委2005年以前对特定企业,主要是国外进口的原研药,以及国内知名药企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据我们统计,此次发改委降低了96个品规的单独定价药品价格,涉及的药企包括:外资或合资药企30家,品规75个;国内药企7家,品规21个;其中国内上市公司3家,品规7个。


  共降低384个国内药企品规的最高零售价格,其对药企业绩影响有限。我们对此次降价目录中上市公司涉及的20个品种进行了梳理:过往中标价和调整后最高零售价之间价差小于15%的有11种;中标价和最高零售价之间价差大于15%的有9种,没有中标价格高于最高零售价的品种。


  保证廉价药品供应,鼓励研发创新,维护市场公平。此次价格调整综合考虑了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交易价格等因素,并区分不同情况,突出了重点: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目的是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保证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以鼓励药品的研发创新;对已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价差,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今年降价的“靴子”已经落下,政策利空因素渐消,行业增长大趋势不变。这是自1997年以来发改委第28次药品价格调整,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4%,降价幅度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发改委今年继续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的可能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多重因素导致药企利润下降,政策利空因素渐消。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