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抗生素限售 药店终端销量缩减

抗生素限售 药店终端销量缩减

  目前,已经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地区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西、湖南、安徽、甘肃、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重庆等13个省市,其余地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筹备工作。终端应用品类的调整,必然牵动抗菌药价值链的全线重排,分级管理的效应逆向传导,引发出对今后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困惑和思考。基于抗菌药物的刚性需求,以及对于政策执行的估测,有专家认为,短期内抗菌药物总量将维持现状,制药企业对抗菌素新药研发的前景不应片面消极悲观,而要建立在对产品需求结构的理性分析之上。

   
  在日前召开的抗生素市场分析报告会上,业内人士表示:2004年“抗生素限售令”横空出世,当时业内预测可能会使抗生素在药店终端的销量大幅缩减。但几年下来,抗生素无论是在医院还是药店,依然大步前行。该类药物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3.6%。此次“限抗令”未必能够百分之百执行,且在第二轮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一些条款进行了“原则性”调整。

   
  与此前大幅缩水的市场预测相比,企业无疑更希望“限抗”政策在此后的执行中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放宽。事实上,自2004年“抗生素限售令”发布实施以后,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日趋缩紧。自今年初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出台后,大多数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决策者的眉头不由紧锁。业界普遍存在的认识是一些在疗效上同质化品种多、细菌耐药性强、同品种仿制厂家过多的品类将面临较大的影响,比如二、三、四代头孢以及喹诺酮类。


  尽管如此,申请仿制的企业仍然众多。如头孢替安属非基药品种,医保报销乙类,与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等作用相似,2010年企业上报制剂数量2500万支,进口数量1378万支,国内已有3家原料药企业和3家制剂企业生产。然而,正在仿制申请中的仍有12家企业的28种原料或制剂。

   
  由于产能过剩、竞争惨烈,制药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维持发展。而目前,我国抗生素药品研发仍以仿制专利到期的产品为主。根据吴永佩介绍,以抗生素加酶抑制剂为例,我国生产的有5类19种,有的配伍、组方缺乏依据,如头孢曲松/舒巴坦钠两者生物半衰期(t1/2)相差很大,难以起到协同作用。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抗生素新化合物减少,传统品种竞争激烈,只要是国外销量好的药物,在到期或快到期的时候,就会有国内众多企业研发仿制,提交申请。在此情况下,首仿早已失去其独占意义。同时,从研发、临床前申报、批准临床、临床试验到批准生产,全过程为36-48个月。一个抗生素新药从大量投入市场并广泛使用开始,大致经历4-5年就会产生耐药性问题,产品生命周期极短。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