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医院该怎么“活”

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医院该怎么“活”

  公立医院多,占医疗卫生资源的90%左右。即中国的医生、护士、医务技术人员等,绝大多数在公立医院中从业。医疗服务问题多多:以药养医、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还有高收费、乱收费,以及药品销售的回扣、医生的处方费等等。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更是直接体现在公立医院,特别是在城市公立大医院的就医看病上。国家对医疗卫生,特别是公立医院投入不足,似乎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言者振振有词:又不给钱,还让不让医院生存,还让不让人活?


  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二是对城镇职工医保、公费医疗,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补助;三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助。这三者合起来说是大卫生的概念。平心而论,前两者大体上是有保证的,而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则明显不足。

   
  中国的公立医院体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几乎垄断了从高端、专科到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所有领域。于是,这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即使再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可能把公立医院的一切费用给包下来。况且,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如果不是中央财政全额拨款或转移支付的话,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未必能足额拿出这笔钱;而东部省市虽然经济发达,但基本上没有中央财政拨款,地方的债务也不轻,在医院的体制机制改革前,他们也不想把公立医院费用全部给包下来。

   
  由此,公立医院改革的悖理出现了:在政府先拿钱,还是医院先改革的困境面前,看起来“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应当看到,医疗服务市场与30年前已经大不同。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这和医院民营或公立无关--只涉及医院的定位及服务方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中走得最远的,恰恰是公立医院。从低层民众,到白领高管老板,对医疗的需求各不相同,再加上疾患各异,且有很大的“个人性”,回到从前已不可能。医疗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讲求公平的原则,政府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所以,改革财政投入的前提或者说关键,是对现行的公立医院实行分类。从事高端或专科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如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等,财政基本上可以停止补助;地区性的综合医院,也应压缩财政的拨款,改由医保实行预付费制,以保证基本运营的费用。政府的财政要向补助基层卫生机构倾斜--这大体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营利与非营利”分开。


  但具体到医院,可能要繁复一些。因为即使营利性医院,其急诊室也应该是非营利的。非营利性医院,也有营利的科室。但这些应当无妨医院的分类改革。一分类,财政投入的钱,就不会显得那么窘迫了。

   
  其实这在思想认识上要有几个转变:一是要突破“三甲”、二级医院之类按经营规模划分的评级标准。营利性医院并不那么可怕,医院营利并非暴利,同样也具有公益性。二是要建立现代医院制度,建立现代医院运营机制,其中对公立医院的放权是必需的。多方吸收社会资本办医,解决医院投资不足的问题。越是大医院、好医院,实际上越不缺钱,也不难吸收社会的投资,何必眼睛只看着政府拿不出多少银两的钱袋子呢?唯有放开,才能提高中国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只有通过有序的竞争,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