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CA市场还能稳多久_医药资讯 |
![]() |
依照去年的市场轨迹判断,今年5月份应该是7-ACA价格变化的一个拐点,但进入6月份后,7-ACA市场却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第一季度7-ACA产量达到历史新高 近一年来,7-ACA市场在众人瞩目下基本上表现得安稳如山。2004年上半年市场价格自680元/公斤涨至950元/公斤后迅速回落至840元/公斤,市场稳定半年有余;2005年上半年,7-AC价格自840元/公斤涨至920?940元/公斤之后稳定了数月。 2005年第一季度国内7-ACA实际生产情况显示,产量实现翻番,较去年同期增长130.90%,较200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72.12%,7-ACA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已经基本上弥补了去年国内市场依靠进口的缺口。按照2004年实际需求量加上潜在增长量测算,国内7-ACA如能开满车,已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并且还有部分盈余可供出口。 进口增幅达102%,价格逆市反弹 与此同时,国外7-ACA进口量也出现同期增长。2005年第一季度7-ACA进口总量达97吨,而去年同期只有48吨,增幅达102%(见图1)。 在国内产量与国外7-ACA进口量同时增加的情况下,7-ACA市场依旧显得十分紧张,这充分显示出2005年第一季度头孢类原料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头孢唑啉钠产量同比增长57.45%,头孢噻肟钠产量同比增长59.76%,头孢哌酮钠产量同比增长108.76%,头孢曲松钠产量同比增长64.05%,头孢他啶产量同比增长174.53%。 按理说,产量与价格是成反比例的,增量自然会引起价跌,而实际上7-ACA价格是逆市反弹。2005年第一季度7-ACA市场价格随着产量增加和进口增加而逐步攀升。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头孢类原料的产量激增,但国内7-ACA特殊的生产格局和需求结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国内企业生产与消化矛盾突出 国内7-ACA生产企业内部消化潜力有限,像最早生产7-ACA的鲁抗医药、石药中润、哈药总厂、福抗医药等,大部分通过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等下游产品转移产能。而以生产三代头孢为主、且产量较大的制药企业大都不具备7-ACA生产能力,像珠海丽珠、珠海联邦、苏州东瑞、浙江永宁、上海医药等均是7-ACA的外购大户。 生产7-ACA能力强的企业消化7-ACA能力较弱,而消化7-ACA能力强的企业却不能生产7-ACA的矛盾供求格局,使7-ACA市场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波动和下游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便自然而然凸显紧张。 下半年市场或将稳定? 按照去年的市场轨迹来判断2005年7-ACA的市场走势,5月份应该是一个价格变化的拐点(见图2),但进入6月份以后的7-ACA市场依旧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7-ACA下半年市场还能否安稳如山已成为原料药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果从上半年7-ACA生产厂家产量迅猛增长的态势分析,7-ACA市场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价格再次回落很难避免。当然也不排除受某些市场主导力量牵引,价格出现继续上浮的可能性。至于价格变化的幅度将取决于几个关联密切的市场风向标。 一是现阶段石油期货价格连续攀升,南方夏季生产电力供应较为紧张,日益趋高的能源成本决定了7-ACA的市场价格下行空间在短期内有限。 二是由于气温较高,第三季度往往是抗生素原料生产的不稳定期,产品质量和成本均易出现波动,大多数生产厂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安排停限产检修,在市场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7-ACA市场价格应该会保持一定稳定。 三是7-ACA下游产品头孢类原料药在夏季处于需求淡季,需求转弱决定了价格涨幅也是有限的。 四是国内产能已经基本饱和,实际生产能力较去年可以翻番,产量随时能够弥补市场空缺,7-ACA市场严重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价格继续飞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是从7-ACA生产企业的实际运转效益来看,大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并不高,有些还可能处于亏损境地,这也就是7-ACA下半年以来长期徘徊在840元/公斤左右未能继续下降的原因之一。7-ACA生产企业实际上能够大量对外稳定供货的也不过三、四家,无论是环保原由、还是安全原由,都可以归结为高成本、低盈利的制约,7-ACA价格保持稳定便成为众生产企业的共识。 六是7-ACA进口价格直接影响着国内市场价格,只要第三季度7-ACA进口价格稳定在2004年下半年的均价87.52美元/公斤以上,7-ACA市场价格就有可能稳定在900元/公斤之上。 当然,从2005年下半年整个市场趋势来看,7-ACA最终还是会出现量增价跌的走势。原因一是作为7-ACA上涨的动力之一,三甲基氯硅烷的市场价格已经出现较大回落,7-ACA生产成本也由此下降。二是因为第四季度以后,随着7-ACA生产厂家产量的逐步恢复,以及像市场早已传闻的四川彭州7-ACA的投产,在下游产品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下,7-ACA的市场价格必然会顺势而下。(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第六轮 (2025-04-22)
- Nature Cancer:钱文斌/梁爱斌/孙毅/童向民团队发布新型CAR (2025-04-22)
- 解读: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无关事项 (2025-04-22)
- 帕金森的幕后黑手找到了?Science封面研究解密:帕金森病溶酶体调控枢纽Commander复合体 (2025-04-22)
- Neuron:陆军军医大学谌小维等发现了一种用于声音处理的平行的丘脑皮层回路 (2025-04-21)
- JAMA Psychiatry:艾司氯胺酮联合SNRI vs SSRI——哪种方案更优?5年真实世界研究揭秘 (2025-04-21)
- 餐桌上的隐形推手?Science:新研究揭示ω (2025-04-21)
- 我国充沛发扬西医药特点劣势,保证活动安康 (2025-04-21)
-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2025-04-21)
- 酸奶 vs 牛奶,喝错奶反而毁健康!超50万我国数据:每天多喝两杯牛奶,癌症、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延缓衰老 (2025-04-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