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居多 创新药如“凤毛麟角” |
![]() |
目前,我国生产的药品,多以仿制药为主,自主创新犹如凤毛麟角。中国创新药少,一是因为企业规模较小、研发经费有限;二是因为审批门槛较高、审批时间漫长。全球天然药物、药用植物发展迅猛,前景广阔,为中国药物创新带来机遇。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古籍中发现青蒿素,并获得世界最高大奖,让人们看到了中药创新的希望。
最近,一种药品获得国家一类新药批文: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这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业内人士为之振奋。此前,国内广大肺癌患者治疗用的靶向抗肿瘤药全部依赖进口。“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投入66亿元,中国药物创新被视为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可是,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学监管交流峰会上,许多专家遗憾地表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新药,在我国仍是凤毛麟角。
目前,我国生产的药品以仿制为主。采访人员查阅资料发现,国家一类新药仅20种左右。专家介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不超过5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司专员杨威说,国际上研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8-13亿美元、10年左右时间。新药研究高投入、高风险,仅有约1/5000的化合物最终成为药物,药物创新有点像“大海捞针”。
药物研制出来之后,要经过多次试验淘汰。动物试验结果不能完全预测临床结果,药物二期临床试验失败率约为40%,三期成功率为11%。以肿瘤药研发为例,最后只有5%能够进入市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认为,药品研发是个世界难题,具体到我国,由于研发团队经验和能力不足、资金有限等难题,新药研发困难更大。
我国规定,新药申报临床试验,审批时间是60天到90天。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要等1年才能拿到批文。由于申报指南不清晰、不透明,新药研发企业“摸不着头脑”。有些规定到了答辩时才搞清楚,多半申报都要新增或重做一系列试验。此外,创新药审评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等,也使得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面临较多困难。
最近,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古籍中发现,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并由此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屠呦呦的获奖,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 相关报道
-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