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全科医生培养“变身”成国家行动

全科医生培养“变身”成国家行动

  近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全科医生的培养上升为国家行动。此举也吸引了相关教育、培训、信息提供机构的参与。众所周知,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而全科医生是这个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要素。要让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看病,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质量,而要提高医疗水平,关键在于有足够的、高水平的全科医生。

 
  像多发性骨髓瘤这样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的疾病并不少。当前的医学模式中,各个学科的发展越来越专,很多医生也越来越像“专家”,除了自己的学科,其他的基本不了解,所以,常会发生病人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历经曲折才最终确诊的情况。因此,有人戏称,三甲医院最好的专家是分诊台的护士,因为是她根据症状为病人分配合适的科室。其实分诊台的护士一定程度上就承担了全科医生的部分角色。


  社区医生不需要会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这样的疑难病症,但对这类疾病的知识应该有所掌握,遇到这样的病人能正确地引导他们到大医院血液科就诊。这也说明,全科医生要当好“守门人”,需要相当高的素质。

   
  据了解,国际上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已有上百年历史。据医学总部设在美国,全球领先的为医疗、护理及制药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信息服务的出版商--威科医疗专业与教育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珊-卓斯柯女士介绍,美国的专科大医院不接待没有预约的患者,患者一般先看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大部分问题可在社区医院或私人诊所解决。解决不了的才开转诊单让病人到专科大医院看病。

   
  但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刚起步不久,目前全国只有全科医生和助理医生7.8万人,而且学历整体偏低。我国全科医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城乡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首要工作是人才培养。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执业模式、激励机制等进行系统改造,以适应疾病谱变化的趋势,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中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发力人才培养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全国应当有27万-41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陈竺指出,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中,全科医师培训是一项关键工作。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规范化的全科医师培训。


  由于全科医生服务于所有性别、年龄、职业的病人,因此,要求他们要有较宽的医学知识面、较高的综合素质,但即使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也会遇到不熟悉的疾病,因此,除了学校教育,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专科医生,都需要终身学习。


  在美国,一些教育、信息提供机构深入参与到全科医生的培养中。苏珊-卓斯柯女士介绍说,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需要长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积累。美国的全科医生欢迎那种短期的、对临床有实际帮助的培训,最好能边学边用。威科医疗出版的《5分钟临床诊疗咨询》这类工具书就成为全科医生案头必备的好帮手。此外,威科医疗还推出了网络版本,医生可以方便地通过智能手机查询。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