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安徽“补丁”政策解决医改问题

安徽“补丁”政策解决医改问题

  最受全国关注的安徽医改在实施一年多以后,针对前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急忙出台政策“补丁”进行加强与完善。近日,安徽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下称“文件”)和《安徽省中心卫生院增配药品目录(2011版)》后,省内16个地级市又签下2011年医药体制综合改革军令状,预示着在新医改推进第一阶段的冲刺时刻,安徽省基层医改推进力度骤然升级。

   
  无疑,这一系列措施对全国当前的基层医改都将产生重要的借鉴作用,业内对此普遍称好,认为是对当前医改存在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但是具体的执行效果尚待确认。安徽省作为全国基层医改重要试点省市,其每一步改革都可能对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次安徽下发的文件,给出了30项“政策补丁”,其影响之大值得关注。

   
  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的财政补助方式是实施“收支两条线”。安徽省医改办主任沈卫国认为,该文件在医院补偿方面的核心仍是核定基本支出,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予以保障;收入上缴财政,收支结余按规定用途使用。

   
  沈卫国指出,安徽医改实施一年多后,暴露出了基层医院业务骨干收入有所下降,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村医收入水平有所下降等新老问题。前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等专家在各地调研时也发现,在收支两条线的财政补贴方式下,基层医院出现了一线医护人员由于绩效工资分配等原因主观积极性不高,基层医院接诊率甚至出现下降,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向二、三级医疗机构回流。

   
  文件再次强调了收支两条线的执行方式,并且对医院基本支出的核定内容以及绩效工资发放作了明确。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希望以此来鼓励基层医生的积极性,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就诊量等,保证基层医院的良好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括拉开收入差距,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考核,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时引导分级诊疗,规范医疗行为,拉大县级和乡镇医院住院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并且对医院建立监督奖励和处罚机制等。但是有关专家调研发现,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主要原因是制度对基层医院用药层次有所限制,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未能给予基层医院及时、足额的资金补贴。

   
  同时,各地政府普遍要求基层医疗机构更多地提供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保障,而忽略了医院本身的发展需求,使医院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安徽基层医改所能接受的,因此,安徽这次提出加强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这一思路,其实已经突破了当前各地基层医改的做法,也是完善补偿机制的另一需求。

  
  文件明确,要强化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卫生院在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专科,而由此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由中心卫生院按规定用途统筹使用。同时,强调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模式,开展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家养老服务、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综合卫生服务;并且要引导社区首诊,推行双向转诊,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社区首诊和康复的疾病目录,健全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和制度。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安徽还制定了《安徽省中心卫生院增配药品目录(2011版)》,要求在保证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少于采购金额70%的前提下,允许其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外,从新农合药品目录和医保目录中,适当增加配备部分临床药品,增配药品的采购金额不超过每月总采购金额的15%,但必须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