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鱼精蛋白短缺 基础药物弊端凸显

鱼精蛋白短缺 基础药物弊端凸显

  国家的介入以及上药集团旗下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的全力生产,已经使部分地区的心脏病手术延迟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能隐隐看到鱼精蛋白短缺已经向着良性的一面发展。鱼精蛋白短缺问题,不仅暴露了目前国内基础药物缺货问题,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国家对医药企业生产管理上的弊端。

   
  在鱼精蛋白短缺最严重的时期,有传闻称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对希望购买鱼精蛋白的医院规定,购买一盒鱼精蛋白必须搭配购买一箱肝素钠。上药集团总裁徐国雄对此解释说,“上药集团明确规定不允许借鱼精蛋白缺货的时机进行搭配销售,但不排除有二级或者三级的供货商为了自身利益,提出这种要求。”


  其实,鱼精蛋白与肝素钠“捆绑销售”的本质就是一种绑架式的涨价--通过让医院购买肝素钠而得到鱼精蛋白的方式,增加销售所得利润。这不仅是因为监管不足所导致的,同时与国内的供药系统方式有关。


  目前国内的供药体系中,以基本药物制度影响最大。基本药物制度在希望让百姓用上廉价优质的药品这一美好愿望的同时,通过限定药品价格的方式平抑药价。市场机制运转有序的核心即在于价格信号真实有效,而“基本药物制度”的低价竞标“一刀切”策略,并不完全符合这一点,由于不顾及市场中的成本、流通等元素,单纯注重价格的高低,已经失去了政策与市场的平衡性。


  用行政手段限制,在市场中又放任自流,这种畸形的发展方式使得政府不能根据市场中的信号,紧密追踪供求关系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进行良好的导向。机制上的缺失直接导致市场监管上出现的漏洞,被当做救命药的鱼精蛋白,最终成了一些牟利者手中的“致富工具”。

   
  鱼精蛋白短缺是一个个案,也是一类事件的典型案例,鱼精蛋白短缺危机之所以引起关注,只是因为在短缺药品中,它无法找到替代药,因此问题显得尤其尖锐。其实自国家第一次推行药品降价令以来,许多廉价老药正在逐步消失,或者以另一种包装方式、另一种价位出现在药房或者医院中。


  今天是鱼精蛋白,明天又会是什么药品短缺?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廉价老药在实施降价令之后逐渐消失的现象?有业界人士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药企专注于盈利,一方面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成了目前医药界以及一些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实药品短缺并不是国内独有的现象,在美国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近期美国针对部分药品出现严重短缺的问题,通过政府与制药业以及医生团体的共同寻找方法进行补救,并已经在二个方面初步确立目标。

   
  建立政府药品储备库是目前美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美国政府已储备了抗生素、解毒药以及其他类型的急救药物,同时储备抗癌药的干配料成分,保证在药物发生短缺的紧急情况下,将急救药物或抗癌药配料提供给各大医院,由医院药剂师调配成注射性化合物。由于药品短缺问题来自于制药企业利润低下,缺乏生产动力或是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所以目前筹建非盈利药厂成为了另一个美国政府解决药品短缺而正在筹建的工作项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