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销售人员的两种“制” |
![]() |
当前,在我国药品管理法律体系中,有关药品销售人员管理的法律规范仅见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但是,该规章并未对药品销售人员的法律性质进行界定并作详细规定。事实上,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销售人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性质,一种是职员制,另一种是代理制。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在药品管理法律体系中并无法律定义。营销人员的代理制度在保险业中最为普遍,得到了《保险法》的确认,并有具体的规章加以规范。
代理制与职员制药品销售人员主要区别有三:
一是法律关系不同。职员制的双方是劳动关系,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代理制的双方关系是劳务关系一种,即代理关系,受《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法调整。职员制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但代理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主体是平等的,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二是待遇不同。职员制的药品销售人员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而代理关系的药品销售人员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三是报酬的性质不同。职员制销售人员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也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代理制销售人员获取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对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虽然没有确认,但也没有禁止,并有民法和合同法的依据。由于缺乏对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管理的法律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与药品销售人员双方关系模糊不清,既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签订代理合同,势必会给未来纠纷的处理带来隐患。据了解,有的地方药监部门甚至只认可有劳动合同的员工制销售人员。
因此,建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就药品销售人员管理出台有关规定或制度,规范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的定义,明确员工制与代理制的区别,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与销售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代理合同。代理合同中应明确注明非劳动关系,并告知代理制销售人员不享受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企业也不得要求代理制销售人员遵守企业考勤制度、员工管理制度。

- 相关报道
-
- 对于通过初步模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布告 (2025-08-13)
- 贵州出台施行意见 落实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支持动作 (2025-08-13)
- 山西省药监局助企帮扶推动药品再注册任务高效运转 (2025-08-13)
- 相控阵CT率先落沪 由中国企业完整自立研发 (2025-08-13)
- 国度疾控局对于印发沾染病疫情预警治理方法(试行)的关照 (2025-08-12)
- 辽宁规范3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和医保付出政策 (2025-08-12)
- 对于匆匆进贸易安康保险高质量倒退助力生物医药家当立异的多少步伐 (2025-08-12)
- 医保服务更便捷!医疗保证畛域首项国度尺度宣布 (2025-08-11)
- 青海省全省上线“医保钱包”功效,医保服务继续降级 (2025-08-11)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