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中国市场诱人 三巨头发力抢占高端医疗设备市场_医药资讯

中国市场诱人 三巨头发力抢占高端医疗设备市场_医药资讯

从2005年3月1日起,我国医疗单位已经开始执行卫生部最新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这一办法曾被业内视作一种“一石三鸟”之策,因为其既可以控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又能“遏制”外资企业独占中国市场,同时也可间接扶植本土企业成长。  在日前召开的高端医疗设备论坛上,据一位资深经销商透露,中国已经成为国外医用大型设备公司最为青睐的一块市场。他说:“现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达到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了。国外医用大设备公司一有新产品开发出来,不是最先投放本国市场,而是先拿到咱们中国来亮相,足见中国市场对国外大公司的重要。”可见,外资企业在华拓展市场的热情不会因为新政的执行而减少,相反他们更要继续发力抢占高端市场。  中国市场成为诱人的蛋糕  据了解,到2004年止,仅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中的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2亿美元左右,而从2005年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突破17亿美元。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548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很可惜的是,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蛋糕,国内企业因无技术优势、产品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基本上被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三家巨头所垄断,三巨头在这一市场里的竞争正呈现如火如荼之态。  飞利浦医疗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定义表示:“飞利浦医疗已把中国作为其主要市场之一。但在三家(外资企业)争夺中国市场的时代,大家不会开打价格战,要拼也是集中在技术和服务层面上。”  不过,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介绍,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争夺已经从技术创新竞争转向产品价格竞争,其高端产品已纷纷出现价格“缩水”现象。两年前,一台飞利浦的16层CT机在国内售价80万美元,现在64层CT机也进入了中国市场,迫使16层CT机大幅降价,跌到了50万美元一台,而同样的设备在美国市场上现在仍然还卖80万美元一台。“没有办法,在中国卖得比在美国还便宜,技术更新快,三企业竞争激烈,价格压力越来越大。”这位经销商说。  三巨头竞争高招频出  虽然外资医疗设备公司的产品已经出现价格“缩水”的现象,但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设备对大多数中国医院来说仍然是天文数字。为此,各大外资企业动足了脑筋,高招频出。  主动和国内企业合资。比如,1991年通用电气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合资企业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公司,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5月成立的东软数字医疗公司也以东软股份拥有67%股权、东软集团拥有30%股权的方式与飞利浦成立合资公司。同年,西门子成立的合资公司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也迁入深圳市高新科技园。对于这类合资的意图,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首席执行官金定义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都想利用国内企业的市场渠道,优势互补。”  借国外贷款之力。利用国外贷款可以使医院缓解短期内用款压力,无需先期投入即可获得设备及早见到经济效益,并能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等。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在“美国优惠贷款”、“荷兰政府贷款”、“以色列政府贷款”等等国外贷款的帮助下,使用上了高端的医疗设备。  大型医疗设备租赁。这是一种尚属“半合法”状态的方法。由专门的公司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供多家医院租赁。虽然自2005年3月5日起,新的《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行,但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具体到医疗设备方面,这一做法在国内尚未获得有关部门明确批准。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