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OTC市场 > 处方药变身OTC用药要谨慎

处方药变身OTC用药要谨慎

  近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54种处方药获得批准,转为非处方药,其中包括9种化学药品、44种中成药和1种生物制品,此前,国家对处方药转非处方药的审批程序已中止三年。此次“处转非”大门重启,意味着消费者无需再凭医生处方,直接就可到药店购得这54种药品,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对药企而言,处方药转非处方药也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部分原本没有中标或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处方药在转为非处方药后可借此“起死回生”,进而挽救一些老药。不过,也有消费者心存这样的疑虑:原本必须由执业医师处方才能开的药变成可以随便就能买得到的药,会不会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据了解,此次被纳入“处转非”目录的药品夏天无片部分含有少量毒性,此前转OTC(非处方药)的申请一直未获批准。

 

  朝阳医院药事部副主任陈阳育称,处方药转非处方药要经过一套复杂的申请、审批流程,“转为OTC的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处方长期的临床实践,还要进行不良反应统计,药监部门会根据这些数据对药品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只有风险性低、相对安全的药品监督才有可能被转为OTC。”此次转为非处方药的药品被分为“甲类”和“乙类”,陈主任解释,甲、乙两类非处方药的区别源于对其安全性的评价,分别以红色和绿色“OTC”标志区分。

 

  陈主任说,其实所有非处方药的前身都是处方药,“刚上市的新药绝不可能直接被定为非处方药,必须经过大型临床实验,直到药监局认为可以用在人身上了,药品才能进入医院处方药的行列,这期间,各医院药监部门会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控、上报,由国家药监局进行统计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陈主任介绍,药品监督还有一种药是兼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双重身份的,即“双跨”药。界定“双跨”药的身份主要看其适应症。以阿司匹林为例,它有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适应症,当被用作非处方药时,适应症是解热、镇痛,且用于解热仅限服用3天,用于止痛仅限服用5天;当作为处方药时,适应症就变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并且可长期服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