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大棒下中药独家品种难独善其身 |
![]() |
医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对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种种迹象显示,在降价大棒之下,中药独家品种恐难再置身事外。近年来,不少品种持续提价已在透支其品牌溢价,一旦失去政策保护,独家品种何以为继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继发改委此前针对外资单独定价的药品实施降价后,有关目录内独家品种降价的传闻频频被提及,发改委也组织过多次研讨,虽说至今尚无具体政策出台,可接下来的降价砍刀落在独家品种身上已无太大的悬念。
当然,市场对中药独家品种降价已有预期,再加上政策保护,如只是业界预计的5%幅度,影响也不大。以白药为例,2010年其中标价实际已比最高零售价低15%左右,加上放量、零售价与出厂价间的缓冲,降价的影响有限。对此,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持相同态度。他认为,国家提出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对部分药品探索采用药物经济性评价和国际价格比较方式定价是必要的。“这里讲的统一定价,应该是对少数存在价格虚高的品种而言的,况且这几年药材、人工、水电等成本上涨,即便有少数虚高的现象,可能空间已很低了。”周超凡分析说。
不管怎么说,对独家品种定价方式的探索已映射出国家态度。有观点说,中药独家品种不再是价格特区,而且经一段时间的过渡后,可能调控幅度会更大。独家品种有自身的特殊性,价格鼓励是必要的。若要统一定价,短期内应该是温和的,但看长远趋势,政策对部分独家品种也不会手软。采访中,有不少企业对独家品种仍保持着传统的惯性思维,但在大势面前,需要理性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去掉溢价泡沫之后的实质性市场份额。记者发现,在这一点上,企业纷纷把目光落在县级医院及基层市场。
事实上,目前在西药替代品强劲竞争及消费者对药价高敏感度的背景下,中药独家品种的提价行为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矛盾,但并不是长远之计。“独家品种厂家应立足长远,一方面,在技术工艺上多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压低药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应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周超凡说,如果没有独家的基药品种,在县级医院基本没有多大的竞争力。

- 相关报道
-
- 山东整合医养资本 扩展恒久照顾护士保险服务供应 (2025-08-12)
- 浙江做好恒久照护师学习与职业技巧品级认定任务 (2025-08-12)
- 广西:展开医疗服务价钱规范管理(第五批) (2025-08-12)
- Nature:颠覆认知!V(D)J重组“副产品”,竟能自我复制并引爆白血病复发 (2025-08-12)
- 第二十届“银蛇奖”揭晓,青年医师张明明、朱寅杰、宋奇翔获殊荣 (2025-08-12)
- 迈威生物靶向 Nectin-4 ADC 创新药 9MW2821 完成美国 ADC 经治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 (2025-08-12)
- 健康or亚健康:用专业的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 (2025-08-11)
- 第十一届马凡病友大会:以爱为翼,让健康与希望接力传递 (2025-08-11)
- 香港美容院实力top榜:知名正规机构口碑排行榜与消费指南 (2025-08-11)
- 第二批共249种澳门药物获准进入横琴指定医疗机构 (2025-08-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