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监管部门放松 食品安全问题重现

监管部门放松 食品安全问题重现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这两句谚语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大于天。刚被“地沟油”折腾够呛的消费者最近又被“老酸奶中是否添加了废弃皮革制品制成的工业明胶”弄得一头雾水,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被置于聚光灯下。问题到底出在哪?

 
  去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食品安全犯罪最高可处死刑,法律法规不可谓不严厉,我国目前对外公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达13个,监管机构也不可谓不多。但毒奶粉走了,瘦肉精、牛肉膏和染色馒头又来了,连体育总局都被“逼”得禁止国家队在外吃肉了。“问题食品”为何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管好一张嘴真就那么难?

 
  网友说:无良商贩固然可恨,监管部门就脱得了责任吗?他认为,食品安全事件更主要是监管部门责任缺失,才让无良商贩钻了空子,如果食品安全监督部门都能切实负起责任,那么大多数“毒”食品都会被提前发现。

 
  去年沈阳查获的“毒豆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报道,当地媒体早在查处前一年就对蹇明志生产“毒豆芽”一事予以曝光,之后当地工商部门以无照经营对当事人做了简单处罚,在他搬换地方后,便不了了之。而在查处后的专题讨论会上,当地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与监管部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这样“放松”,难道就不想给广大消费者一个交代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