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胶囊有毒” 亟需医药行业法律规范

“胶囊有毒” 亟需医药行业法律规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4月15日报道指出,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流入修正药业、海外药业等九大药企医药行业,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本该治病救人的药用胶囊,竟成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毒药”,实在令人震骇。更令人难堪的是,以废旧皮革为主料提炼的工业明胶,似乎总与公众饮食联系在一起。


  早在本世纪初,废旧皮革制造的营养品“阿胶”就曾大面积曝光,由此使人们吃惊地发觉,污秽不堪的废旧皮革竟可混入我们的腹中。此后各地虽然多次打击,但这种拙劣的造假手段似乎仍未绝迹,成为公众饮食挥之不去的梦魇,直至此次药用胶囊事件爆发。追溯这一系列事件不难发现,无论是用于制造营养品“阿胶”还是药用胶囊,用废旧皮革提炼工业明胶都不是个案,而是大批黑工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甚至在当地成为一项产业。


  问题是,当地政府部门对此是否尽到了监督管理的职责?当违法生产达到相当规模,甚至医药行业企业主面对记者大谈“生意经”的时候,很难令人相信当地监管者对这种害人的产业链一无所知。面对如此骇人的状况,当地职能部门到底是被经济利益遮蔽了双眼,还是因麻木懈怠而疏于职守,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理当做出深刻反省并承担相应责任。面对眼前的混乱局面,仅仅谴责生产企业的无良和职能部门的渎职远远不够。实际上,面对食品药品领域一次次以丑恶面目现身的工业明胶,也许是时候为其生产销售制定规矩了。时至今日,公众无从分辨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区别,如果使用企业自主掌控入厂检验环节,难免会留下巨大的食品药品安全漏洞。


  有鉴于此,一是有必要抬高明胶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无论生产工业明胶还是食用明胶,生产企业均应具备一定资质并备录在案,杜绝黑工厂出现。此外,应当建立起医药行业规范的药品流通记录,对于超范围销售或使用工业明胶,实施流通环节的责任彻查并严肃处理。工业明胶带给公众太多的消费恐慌。这一次,希望通过严厉问责和规范管理,杜绝其进入人体的可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