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揭开医药行业混乱现状 |
![]() |
近日医患事件屡发,到药厂生产出现毒胶囊等质量隐患,医药行业应该到了综合治理的时候,否则,谁都不是赢家。近日,河北个别企业熬制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的事件一经披露,引起轩然大波。也许,这个事件的发展历程会是:舆论一致指责生产者丧尽天良和监管者对药品安全的漠视,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责任人,下架相关药品,渐渐风平浪静……似曾相识的轨迹,轰轰烈烈而来、悄无声息地去。那么,这次会不一样吗?
胶囊,只是医药生产行业产业链上最末端极不起眼的一环,这个环节出问题,除了生产者和监管者难辞其咎之外,是不是应该反思整个医药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呢?事件最终是仅仅就事论事处理几个责任人,还是由此来正视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此次毒胶囊事件中,让人惊心的是:河北生产明胶的是正规企业,浙江新昌县儒岙镇生产胶囊的企业是正规企业(新昌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1/3),上榜的13种药品也全是正规医药公司生产,“铬超标毒胶囊”几乎已是制药行业公开的秘密。如果没有记者卧底调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现在来解剖一下胶囊以及背后的医药行业。药品生产企业采购包括胶囊在内的各种材料,生产并销售成品药,药品经各流通环节后,最终进入了各大医院和药店。整个医药产业链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医院因直接面对患者而居优势地位;二是过多的流通环节带来巨额流通成本,也明显推高了药价;三是药品生产企业居于下游位置。整个医药生产行业竞争激烈、准入相对容易,加之去年以来成本上升,导致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率不高,很多药品的出厂价,往往只有最终销售价的20%~30%左右。尤其是一些普通药,处于竞争低端,市场上同类功效的药品众多,药厂只能通过降价和压缩成本来保市场份额。这次上榜的13种药品,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
正是因为药厂相对处于产业链低端,近几年药品招标中“最低价中标”才愈演愈烈,药厂要么退出招标,要么低价中标后拼命压低成本。此次毒胶囊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药厂出于控制成本压力,违规采购了有毒胶囊。而正是成本的原因,才导致这些有毒胶囊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光明正大地进入了正规的生产流程。

- 相关报道
-
- 山东整合医养资本 扩展恒久照顾护士保险服务供应 (2025-08-12)
- 浙江做好恒久照护师学习与职业技巧品级认定任务 (2025-08-12)
- 广西:展开医疗服务价钱规范管理(第五批) (2025-08-12)
- Nature:颠覆认知!V(D)J重组“副产品”,竟能自我复制并引爆白血病复发 (2025-08-12)
- 第二十届“银蛇奖”揭晓,青年医师张明明、朱寅杰、宋奇翔获殊荣 (2025-08-12)
- 迈威生物靶向 Nectin-4 ADC 创新药 9MW2821 完成美国 ADC 经治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 (2025-08-12)
- 健康or亚健康:用专业的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 (2025-08-11)
- 第十一届马凡病友大会:以爱为翼,让健康与希望接力传递 (2025-08-11)
- 香港美容院实力top榜:知名正规机构口碑排行榜与消费指南 (2025-08-11)
- 第二批共249种澳门药物获准进入横琴指定医疗机构 (2025-08-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