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我国新药创制的路程转折期

我国新药创制的路程转折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在会上描述了我国新药研究走向自主创新的“三步走”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2010年是积累阶段,这一阶段初步建立了自主创新体系的框架和雏形;2010年至2015年是崛起阶段,我国药物的研发创新能力与水平将有望居于国际新药研发“第二方阵”的领先地位,领先印度、韩国等国家;从2015年至2020年是跨越阶段,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与水平争取进入或接近国际新药研发“第一方阵”,在国际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实现制药强国的梦想,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新药研究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肿瘤等病原体不明确、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至今仍然很困难。传统的、单通路和单靶点的药物设计理念,难以达到干预疾病复杂信号网络的目的,难以适用于相关药物的研究。


  此外,新药研究还面临着周期长、费用大、风险高的挑战。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多半是慢性病,研究更困难,临床研究失败的风险更大。成药性问题往往是导致药物研发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因药代动力学性质不良及毒性引起的药物后期失败比例高达60%,造成新药研究的巨大风险和损失。


  因此,陈凯先提出,“早期评价、早期淘汰”应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策略。他认为,新药研发不仅要应用国际药物研究的前沿技术,还要加强创新药物的转化型研究。在转化型医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药研究要重新审视发展的需求与内涵,重新思考新药研究的突破口,探索新药研究的新模式。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以及医学实践三者之间需要整合。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